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教育目标的实施和落实。
高效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关注每一个细节,洞悉教材、学生、课堂内外;兼顾优生、差生,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集体参与,共同参与,进行多样化教学。这样,课堂教学便会更高效,教育教学的效果会很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
学校管理者要明确新形势、新任务,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听评课,与一线教师研究解决课改中的问题和疑惑,让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提高,掌握课堂教学技能,运用教学方法,真正让每节常态课优质化、科学化、高效化,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下面就我校在打造“高效课堂”工作中几点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学改革
一是抓住市局安排的 “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则纲要远程专题培训”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每天下午1小时的时间集体聆听学者、专家们精彩的报告,会后进行讨论,撰写心得体会,提高学习,使广大教师形成正确的课堂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二是加强师德建设。组织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期初开展了教师师德个人承诺,学校组织进行了集体宣誓,使教师树立敢于改革、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最近我们提出了《向崔效杰同志学习,做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倡议,跟踪学习《寿光日报》关于崔效杰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报道,并要求教师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记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坚定信心,誓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勇做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三注重业务学习。学年初制订单位和个人的学习目标,加强自我约束,积极创建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教师。学校每年有计划地为教师提供学习书籍,订阅教育教学理论刊物,并充分利用“寿光教研网”这一平台,注册自己的博客,进行网络教研,激发了教师教研积极性,促使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是把人文关怀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老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要想把学校管理好,光凭学校领导来管理是不行的。教师的心理状态、工作状态、精神风貌甚至身体状况,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始终把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为教师购置健身器材,如今课余教师和学生一起健身蔚然成风。每遇恶劣天气,学校领导都发短信进行安全提示,每遇教师的生日,学校也及时在学校网站送出祝福的话语。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广大教师也把学校工作当作自己安身立命的依托,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工作中来。 把打造高效魅力课堂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战场 不论什么形势下的教育,不追求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的。应试教育要求质量,素质教育也要求质量,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同样要求有教学的质量。但是我们要求的质量不是拼时间、拼消耗、拼体力、拼精力的质量,不是牺牲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换取当下成绩的质量,而是坚决执行教育政策法规的质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质量,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质量。任何加班加点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只有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课堂赢得质量是教师的首要选择。
1、加强集体备课,把校本教研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教师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校以市教研室下发的各科《导教案》作为集体备课的蓝本,各学科教研组定期组织研讨,让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大家讨论交流。明确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导教案。在集体备课后对导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校本教研一是抓“名师工程”,以名师效应带动和影响广大教师勤练内功,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抓好骨干教师培训,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进“青蓝工程”,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提供锻炼机会。二是以课堂为阵地,抓好校本培训。通过听讲座、研究课、培训班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相互研讨,相互促进,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水平,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三是倡导教师读书活动。学校出台了《教师读书活动计划》,把教师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相结合。专业教师人手一人教育专著,人人写读书笔记,倡导教师撰写教案反思、教育随笔、科研论文,促进更多的教师成为学习型、科研型、反思型的教师。四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争取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五是加强二次培训管理,学校规定教师外出学习后一周以内进行二次培训,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2、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
一是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
二是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学校提出“让等待更精彩”的理念,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后,多给差生1分钟的等待时间;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我们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集体参与,共同参与,进行多样化教学情境,奖励与惩罚兼用,这样,课堂教学便会更高效,教育教学的效果会很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教师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学生才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善于提问、积极思考发言等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4、作业精细化、层次化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途径。
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作业精细化、层次化,这就是减负,可有效防止简单的重复训练,增强作业的针对性、时效性,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在作业安排上,力求“当堂作业当堂清”,当堂完成的作业绝不能留到课外。这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选题目,分层设计作业题,学校在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上严格规定外,还要求每个班级按学生学习情况至少要分三个层次去布置作业,使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进步,三个层次的学生不固定,可以随时调整,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尤其是树立学困生学习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