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习题讲评课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补充性教学环节,目前绝大多数的习题讲评课往往是采用“你讲我听”、“你写我抄”的模式。这种习题讲评模式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存在,极易造成学生思维疲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习题讲评课往往格外沉闷。对于已经做过的习题,学生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做,而是自己所做的答案是否正确。会做的,不削听;不会做的,对直线式的提供答案的教学,仍然听不懂,下次遇到相关题型,依然是“屡做屡错”。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指导思想,我在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尝试着对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教学方法作了如下探索:
一、收集学生的解法,剖析错误的原因
习题课不同于上新课,不仅仅是旧知识的重现,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由于“先入为主”形成的错误定势,在再做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易改正。因此课前必须深入研究学生思维错误的根源。只有讲清了错在什么地方,其错误才能得到有效纠正。学生反复出现错误的地方往往是教师没有把错误讲清的地方,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还有,“突出重点”并非只讲重点,只是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根据习题批改的情况,精心备课,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和学生最想知道的内容上来,为学生解惑、释疑,引导学生探究。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讲解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讲解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要多了解学生对做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问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概念、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造成失分的原因要找得准,敲得狠,注意集体引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在讲评习题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作业,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二、激励性原则,多重视学生情感
教育学家第斯多慧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激励应该贯穿习题评讲课的始终,使学生重获自信,恢复进取心。多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如能体现学生能力和才华的优异解法,创造性的新颖见解等,一定要多加肯定与表扬。通过在讲评中对学生的激励,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的愿望,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能落后于同伴,希望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即具有好胜性和荣耀性等心理倾向。数学讲评课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因此,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捕捉其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对一直较好的学生要激励他们找差距,更上一层楼。以期在下一阶段全体同学都有新的突破。
三、讲评课后师生共同反思
课后教师应该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还要作哪些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根据讲评情况,及时设计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努力的方向。是一种在创造、再思考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情况,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反思自己的意识,这是数学课堂努力的方向,我将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