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新课改以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再也看不到从前文体分明、以范文仿写为主的作文教学内容了。许多老师对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甚至应付了事,“务虚”有余,“务实”不足。经过近几年的听课交流,我越来越觉得现今作文教学缺少个性思考,大部分教师一贯按“审题——构思——写作——评讲”这样的模式上课,作文命题随意,教学目标不清晰,评讲方法单一。还有些人总想标新立异,一会锤炼满分作文,一会又搞创新作文,仿佛作文每个环节都有捷径可走,仿佛每个学生都是作文天才。久而久之,学生兴趣丧失,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唯有实实在在从学生的词语、句子、语段、篇章等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出发,系统训练,持之以恒方能写出真正的好作文。
一、厚积薄发方能“谈吐不凡”
在作文中用词是否精确、丰富、生动,直接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汇,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所以在每次的作文教学中,我都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词语,请他们自由选用。经过“课外——课内——课外”几次反复练习,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熟练运用词语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彻底克服了习作时觉得无话可说的困难,而且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比如,我在一次以“秋”为主题的作文训练中,在黑板上给学生板书了如下的词语和语句:秋风萧萧、秋风瑟瑟、春花秋月、秋月寒江、红衰翠减、枫林尽染、一叶知秋、丹枫迎秋、北雁南飞、寒蝉凄切……“瑟瑟秋风中,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结果,学生在具体作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秋天的一些妙词佳句。作文写完后,不少同学都对自己的作文语言相当满意,有的甚至惊讶自己的表现。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只有引导学生天天积累,才会厚积而薄发,他们的语言才不会苍白。
二、虚实结合才会相得益彰
有位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绿》两篇散文,非常欣赏文中运用比喻形象地描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他就模仿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写了一篇《音乐广场一景》,写出那莲花喷水池,“大花座喷出大股高高的水柱,似一座冰峰,周围比它略低的水柱像群峰环绕着它。小喷头吐出缕缕银线,弯弯地不断落入池中,池里的水泛起层层涟漪,宛如金的片。”这篇作文借鉴了朱自清那运用比喻描绘景和寓情于景的写法,但所写的内容是根本不同的。这里作者以自己创造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作在阅读借鉴中有了创新。我们提倡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可从仿写开始,不是主张“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片面地理解“模仿”,认为模仿就是照葫芦画瓢,所以,他不是认真学习写作,而是只求背几段范文,拼凑成文。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这样的“模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它会束缚自己的创造性。这就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务虚”的做法。模仿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上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模仿。所以我们要不完全仿效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虽以他人为鉴,又不受他人的局限。
三、群策群力旨在精益求精
为了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一贯采取小组作文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在共同的作文本上轮流写作,共同修改,共同参评。
首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六人,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各两名。每组准备两个活页式作文本作为小组共同的作文本,一本是初次成稿本,一本是修改本。小组成员采取轮流值日式写作,作文自由开放,不束缚学生,不写命题作文,学生自拟题目,自由选材、立意、表达。其次,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点集体评改前一天值日生所写文章。先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借助语感来修改,再由组员按统一的评分细则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组长执笔记录要点。小组成员讨论后,作者当天要按评改意见修改文章,写在本组的修改本上。然后,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按小组作文的整体水平进行参评,每周评出“周冠军”,每月评出“月冠军”,每学期评出“学期冠军”。在这一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实实在在地参与了作文创作,都能够在操作中“有形”地感受到作文的一些细节处理。当然,他们对作文的努力方向也就会更真实地得到指导。
四、逐层递进保持创作信心。
学生作文,还有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保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树立孩子创作的信心,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绩。我则可采用逐层递进的方法:一是班内展示。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欣赏。二是校内展示。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则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校园作文专刊,扩大习作者的社会影响,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三是作文发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利用竞赛活动的权威性、高等级性、社会性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或通过网络发表他们的文章,达到“奇文共欣赏”,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一旦有学生发表作品,就要不吝啬给予的赞美,作文课上请他(她)介绍自己的“经验”,学生的成功作文要复印给全班同学学习,在家长会上一定要点名表扬,让家长也享受到儿女成功的快乐。
这样,无论是尖子生还是学困生的习作,教师都能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找出他们的优点,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生的写作热情一定会蒸蒸日上。更何况仅仅靠一篇优秀作文,就能成为班级的典型人物,享受到如此之多的乐趣,哪个学生不想试一试?又何愁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呢?
教师所下的这一切“务实”的功夫,必然会从孩子心底深处唤起他们创作的念想。试想,一个班级有一群有着浓厚创作冲动的孩子,这个班级的作文水平会不会实实在在的提高呢?
总之,教师只有在作文教学中“务实”修炼,学生的习作水平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提高。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老师不要企图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扎扎实实走“实”的路,少一点“虚”的东西,一定会迎来作文漫漫之路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