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课材料解析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深挖材料,弄清历史背景。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或是书本上的知识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对于题目,可以从答项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几个角度分析。
关键词:历史课 解题方法
新课标对历史课测验的要求是:“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测验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历史课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最能体现这一要求。本文将从解题方法上着力谈论这一问题。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八年级《历史》下册一个材料题:
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此材料是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通过阅读就知道要提问的是关于重庆谈判的问题。材料的两层含义就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和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内容。要在记忆中搜索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背景、目的是什么?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么?搞清楚了材料的含义和问题,才好进一步答题。
其次,深挖材料,弄清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要搜索材料提供的各种历史背景和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一课杜甫的《忆惜》名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诗中的“小邑万家”说的是国富民强,人丁兴旺;“稻米流脂”说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九州无豺虎”是说天下太平旅途安宁,一年365天都是黄道吉日,宜于出门。整首诗描写出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富庶景象,这就是诗的含义。学生阅读后马上由“开元”一词想到“开元之治”,那么书上与此有关的内容有什么?开元之治有哪些措施?哪些繁荣景象?拓展一下,“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有什么关系?当时的皇帝是谁?他与武则天、唐太宗有什么关系等。这就是由材料出发,一步步去推想时代背景和历史内容。
第三、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作出系统的归纳。审清题目,抓住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如:八年级《历史》上册一材料题:
201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结合所学知识,首先可以明白材料所述的背景是辛亥革命,这是明确的时代背景。教材中辛亥革命的内容主要有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团体兴中会和同盟会,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的过程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百年是2011年的热点问题,学生要把与辛亥革命有关的上述内容联想起来,并且做出归纳,分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内容,以及历史影响。要是根据材料作答,问什么就要从材料选择观点答题,如: 领导阶级:19世纪末,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指导思想:20世纪初,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的传播,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③革命纲领: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④斗争实践: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的发生积累了斗争经验。
第四、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或是书本上的知识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如:七年级下册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致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三: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革命军》。所提问题是(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观点?(2)三个派别分别学习西方的哪些方面内容?(3)以上材料反映了各派对清政府的态度如何?第一问是答观点,第二问是答书上的知识点,第三问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观点和知识点是教师上课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是都讲清楚了,关键是学生掌握和落实好了没有,这个题应该是很好答对的。
第五,注意重点词语最关键。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一个材料题可以分为答项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分清楚这几项,回答一个题目就轻松了。答项语又称求答项,是最终要回答的具体内容, 是问题的落脚点,往往位于问题的最后, 它具体规定了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 通常包括原因、表现、措施、结果、影响、异同、特点、性质、意义等。中心语又称主干语,是题干的中心内容(也称主体内容),一般位于答项语的前面,它告诉答题者,试题是针对什么进行提问的,即问题涉及的直接对象。提示语常常出现在中心语的前面,它规定了试题的类型、用何种方式解答,即怎样解答的问题。常用的词语有指出、说明、归纳、概括、分析、比较、评价等。限定语基本上位于答项语、中心语、提示语的前面,对答项语、中心语、提示语在时间、空间、条件、程度、角度等方面作了限定,实际上就是对答题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对这几项的分析,关键在于老师平时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
最后,答题要字迹清晰、言简意赅。特别是问答式题目,不要啰嗦,直接答出关键性词语即可。若要求简述就要抓住根据要求说出直接的、核心的内容。实在记不清的话可以少写或者不写,但绝对不能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