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略管理理论在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在进行新校区建设的同时,相继提出总体发展战略,探索实施战略管理,积极探索学校发展的新路,同时也为“十二五”战略制定以及学校的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就近些年来××大学实施战略管理的一些做法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 新校区建设 战略管理
一、引言
××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高校之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学校既要在建设新校区,又要做好学校建设中、建设后的搬迁工作,还要全力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科研的水平。没有一个完备的方案是不行的,同时要在实施战略管理上下大功夫。
二、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意义
一般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制定、实施、评估、调控和变革企业战略的全部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全面的、复杂的管理过程,是一门综合性、多功能决策的科学和艺术。1972年美国学者申达尔和哈顿最早将战略规划用于高等教育,1978年哈佛大学的霍斯默完整地提出了战略规划用于高等教育的理论,形成了高等学校战略的学术构想[1]。
高校战略管理是围绕高校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三个阶段所展开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指对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研究与管理。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为了谋求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对高等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制定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目标,拟定、优选战略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动态的过程[2]。实施战略管理,对促进现代高校完成自身使命有重大的意义。
三、新校区建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处于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给学校带来机遇和挑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原有校区的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许多高等学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有不少院校建设了新校区。由于老校区原有占地面积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在大形势大背景下,××大学在扩招的大潮中亟待抓住时势,高速发展,建设新校区以满足师生员工学习生活需要。新校区选址环境优美,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东面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北面有旅游胜地云龙山、云龙湖。位于徐州三环南路一侧,交通发达,车流量大。且省内外过境车辆多,能起到宣传作用。[3]
新校区建设管理采取先建设一部分教学生活区,部分单位搬迁,然后边建设边搬迁的方法,直到2008年新校区主体工程建成。在硬件设施上的投入,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唯一不太方便的地方,由于教师多居住于老校区 ,两校区师生交流比较困难,学校采购一定数量校车,科学合理安排班车的运输,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特别是2009年学校百年校庆在新校区举办就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许多领导校友给予极高的评价,这同时也印证新校区建设的实际意义。现在的任务是进一步完成新校区未建造的工程,增加学校的文化投资,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努力。还有就是新老校区的资源整合问题,新校区为大部分本科生学习生活使用,研究生院设立在老校区,以及承担少部分本科学生的教学任务。在老校区成立管理委员会,将资源充分整合,以新模式运营老校区。
四、××大学的发展战略
1. 制定战略
20世纪末期, 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各高校都抢抓机遇,积蓄力量,酝酿新的发展。那时候,××大学刚刚走过九十年的办学历程,学校虽然所在的学科发展蒸蒸日上,但是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学科的发展不均衡、专业布局不合理,相对比于国外名牌大学显然有着差距。但是,发展中也涌动着巨大的生机,学校在后来几年的发展中锐意进取,敢打敢拼,初步构筑了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基础,师生员工中蕴涵着盼望学校事业发展壮大的巨大热情等。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困难,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发展道路,实现快速发展,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2002年,学校对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审视,对校情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和制定了《××大学未来十年总体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学校改革与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从研究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初步建成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支撑和引领能源、矿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发展任务重,管理复杂,所以要考虑的各方面都要尽量完备。
2. 国际化战略
高校战略管理的实质是指对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研究与管理,是对高校的教育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高校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4]。从战略管理角度及学校发展战略的框架来看,提升国际性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应对高校间激烈竞争的必要措施。提升国际性涉及高校建设发展方方面面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因此,把提升国际性作为一种战略,使用战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全面、系统地推进提升国际性的全过程。就提升国际性战略的涵义,可以是从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出发来界定提升国际性,这些活动主要包括课程的改革、人员的国际交流、技术援助、合作研究等方面。或把国际性看作是将国际的维度或观念融入到高等学校的各主要功能之中的过程[5]。××大学在提升国际化方面有着重大的举措。其中包括深化与国外高校间的合作、推动“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项目的实施、考察并学习国外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培养模式;学校与国外众多高校签订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 将选派在籍学生或已经毕业学生赴国外学习,攻读博硕学位,与澳大利亚多所高校设立“中澳学院”等等。××大学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和水平,在提升国际化水平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
3. 促进就业
长期以来,××大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精神,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国家能源科技进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顺应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就业服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以“四项改革”提高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在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同时,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基层就业和创业成才两大主题,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下一步,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创建“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4. 取得成果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该校位列其中。2009年12月9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完成的《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发布。在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中(除三所高校因办学特色不同未参与排名外),该校三年整体投入综合得分排名第30,三年整体产出综合得分排名第24,三年绩效综合得分排名14,在江苏参评高校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