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演唱者需要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演唱中要通过声音把作品的内涵、情感成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对于一位演唱者来说,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激发内在感情和外在表情,让歌曲的情绪感染听众至关重要。
关键词:二度创作,情感表达,情感处理
一、体会分析作品的内涵是音乐再创造的基础
所谓内涵,主要是指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对声乐作品理解越深,在歌唱时就越容易把握歌曲要表达的感情,越能在演唱时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人心。如何能更好的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将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饱满的展现在听众面前,得到观众的认可?
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所要反映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对音乐和歌词进行认真研读和揣摩,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
例如作品《红梅赞》,选自《江姐》。从歌名和歌词来看,此曲描绘的是梅花。是对梅花傲雪绽放、不畏严寒精神的赞美。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则描写了以江姐(江竹筠)为代表的一批战斗在秘密战线和敌人狱中坚强斗争的共产党员英雄的一生。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队精神象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瑞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发、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红梅赞》用优美动人的旋律将一个共产党员的坦荡心灵和壮丽情怀直接侵入亿万听众的心田。对歌曲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歌曲思想情感的认知,演唱才能用正确的情感揭示歌曲的深层含义,达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
2.分析理解作品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神韵,是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歌唱中旋律的进行有着抑、扬、顿、挫、高、低、强、弱、连、断、收、放等多种表现手法,因此,我们要对作品从音乐上进行分析。深入感受旋律中作曲家的作曲手法及内涵,深刻体验歌曲旋律的情感,用歌唱技巧把它表现出来,使歌唱富于艺术表现力。例如歌曲《我爱你,中国》歌曲开始是一个节奏自由、气息宽广、高亢激越的引子,旋律起伏跌宕。借用女高音犹如百灵鸟的歌声跨过高山,越过海洋,响彻祖国大地。完整了主题,刻画了意境。
我们在演唱歌曲之前,要结合曲调进行反复视唱,仔细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配置。这样,旋律就会被演唱者溶化,歌词与旋律才能升华为演唱者的乐思和情感,从而在歌声中真实生动的表现。
二、在熟悉作品后,对作品做出正确的处理
1.科学的运用声乐技巧处理歌曲
1.1 歌唱时“字”的处理
处理歌曲时,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强调。从民族唱法的咬字方法及追求的声音共鸣特点来看,由于汉字的发音规律及特点,使民族唱法形成了横咬字,宽前咬字,靠前咬字的特点,其共鸣特征是高频泛音多,声音亮度大,相对位置靠前,歌唱中的咬字和吐字是发音时两个密不可分的。
1.2 歌唱时强弱,节奏的处理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又需要富有动感,充满活力。
节奏的强弱处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强弱的处理,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
1.3歌唱时音色的变化处理
演唱时声音色彩是情绪和情感的表现,不同的声音色彩表现不同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表达喜、怒、哀、乐这几种感情时除了面部表情的变化不同,还有一个突出的区别,就是所发出的声音以及音色的不同,以此给人们一种主观上的感受进而引起心理上的反映来达到情感上的沟通。
因此,我们在歌唱曲时应对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歌曲,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即使是一首再简单的歌曲,也应仔细研究歌词和分析曲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恰当的技巧来处理。
1.4速度强弱的变化处理
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对演唱者至关重要。速度是声乐作品的心跳、脉搏,就像人的心跳和脉搏一样,不能乱跳。音乐的速度要稳定,不能随便变化,要做到快而不抢,慢而不拖。速度快慢和歌曲的情绪表现有很大关系。
三、歌曲韵味的处理
“韵味”是中国民族声乐的魅力所在,是歌唱艺术的核心价值体系,可理解为深远、含蓄而有意味的,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审美享受。中国民族声乐是以中国各民族文化为背景,以中国汉语以及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点,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准则的演唱艺术。其中蕴含广阔,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几类风格的创作歌曲以及演唱风格,以具有中国民族特德的演唱技法为基础,“韵味”也因此成为它的最高审美价值体现。
一首作品,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它必须由演唱者自己去体会和创造。好的歌者并不满足于曲谱中所记下的音而必定会在音外的腔上下工夫(腔也就是韵味),并用得恰到好处。
四、演唱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演唱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要通过反复实践,建立良好的表现能力和适度的表现欲,具备在舞台上控制自我、驾驭作品情感的能力,有对作品比较丰富的形象思维,有表演意识和创造能力,有适应舞台和观众的能力。
许多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的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他们不但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歌声能准确生动的表达了歌唱的内容和真实情感,准备的把握的演唱时的情感基调。引起了观众内心的共鸣,给予了听众享受和情绪的感染。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第二章: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创造性.2002年版.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4]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5]张前音乐文集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