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沟通与互动,随时了解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理解状况,并及时对其在解读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误区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时代环境、社会背景及话语氛围不同,有些被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我们今天看来难免会显得“落伍”,特别是一些古代小说、戏剧,由于受文体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的限制及作者立场的局限性,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内涵的表现及情节安排上难免会显得单调、粗糙甚至存在漏洞,这也会让当代学生感到困惑甚至误解。如在讲解关汉卿的《窦娥冤》时,曾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蔡婆是有一定资产的本地人,而张驴儿父子是身无分文的外地人,为何蔡婆受到冤屈和威胁时不主动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去打点太守桃杌、说明实情,反而会让外乡流氓钻了空子而受到诬告?还有学生提出,窦娥临死时发下的三桩誓愿,后两桩的报复是否过于恶毒以至连累无辜百姓?另外,作品中对窦娥年龄的交待也存在着明显的前后矛盾的现象。作为一部伟大的戏剧作品,为何在关目上会有如此多的漏洞?其实要解决这些疑问,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元曲创作所遵偱的“真实”、“自然”的特点。在对蔡、张双方关系的描写上,作者的处理是非常真实,也颇有分寸的。虽然蔡婆“家中颇有钱财”,以放高利贷为生,但作者并没有把她写成穷凶极恶之人,她虽好利而并非唯利是图之辈,只是一名老实本分,但求生活安乐的普通市井妇人。因此碰到棘手之事,她也并不会采取奸诈圆滑之手段去为自己开脱,而这一点更是反衬了张驴儿父子的泼皮无赖、混帐横行。而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使得人物的反抗精神趋向高潮,作者的目的是呼唤天地能遵循公理正义。当然因限于体裁,戏剧不能如小说纤毫毕现、思虑周全,而是重在写意传神,因此誓愿的实现是否会给无辜百姓带来灾难自然是作者无暇顾及的。以关汉卿之才,在并不复杂的剧情中出现如此明显的漏洞,则正好从侧面证明了王国维的观点,即元曲“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通过这些辨析,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让学生从深层次上认识元代戏曲的特点与本质,不断提高对问题的思辨能力及甄别能力。
在对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中,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如在分析《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时,有学生为西门庆平反,认为西门庆是古代的“高富帅”,理应有一个“白富美”来与之相配,对西门庆与潘金莲之间的爱情大加赞美,认为二人是反抗封建束缚,追求理想爱情的典范,并将之与电影《铁达尼号》中的Jack与Rose进行类比。这种观点就是明显的认识误区,应及时纠正,指导学生结合古代特定的爱情观、道德观与价值观来看待古代的婚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道德观。
此外,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以综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在音画的动态世界里学会欣赏并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还可以采用场景模拟、课堂讨论、多元化探究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在经典文本的赏读过程中达到愉悦其心和培养其能的双重效果,领略到古代经典作品的赏心悦目之美和古为今用之功。
注释: 【】袁行霈.博采精鉴深味妙悟——研究中国诗歌艺术的点滴体会[J].中华诗词,2008(10):50.【】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166-168.
【】(美)理查德·凯勒·西蒙.垃圾文化:通俗文化与伟大传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