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低碳理念在校园规划设计中,能否做的到位,关系着未来我国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是否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更关系到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是否是节能型的建设过程。对于低碳化高校校园设计主要从其规划理念,水电设计和建筑用材等做了研究。
【关键词】 低碳 校园设计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在校园建设中,探寻创建低碳校园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便是当前高校发展中的时代课题,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从众多的校园低碳化设计过程中,归纳出一些建设经验和前瞻性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更多的校园规划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规划”,保持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没有校园建筑总体规划图,只有一份校园土地利用分区规划图。他们认为,对于一个经历较长时期建设并且具有相当规模的校园,制定一个包括所有建筑物的总平面图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过于死板的规划不是在实践中被淘汰,就是给今后带来很多实际困难。正如《奥立根试点》(orego。ap~ent)一书中所说的:“在今天就去确定在今后二十年内的环境变化是不可能的。让后人象孩子一样在前人已画好的框框中填色,这种规划充其量也是呆板枯勺。”,立足现实,适应发展,节约资源,减少建筑量,是低碳化校园规划设计的根本。
2合理的校园规模
并非校园越大越好,高校扩招,使得很多学校大规规模建设,一年一个样,而且为了建设而建设,对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导致学校用地紧张,财政紧张,这样下来,学校是搞的很有规模了,但现在当迎来我国人口转折点的时候,由于招生不满,大量建筑和设施不能充分使用,甚至闲置,造成的财物损失无法估计,究其原因,是片面追求学校规模,缺少长远规划所致。低碳化就是要节约和抑制资源的浪费,少建一个建筑,就等于多增加一份低碳经济的效益。
校园合理规模,基本上有两种控制方法。1)按照学生人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一般舆论则认为综合性大学的合理规模是6000名学生。美国理查德·P·道贝尔认为在美国的具体条件下,2.5万学生是综合性大学的最大规模。超过这个人数后,管理复杂、维持费用不经济,师生之间面对面接触机会减弱。
2)按照校园占地规模。校园占地规模这一理论的基础是校园内主要活动方式是一日数次大量学生人流的课间步行活动。大学课间休息时间一般为10分钟,因此,如果按照人体尺度来设计校园,则校园中心这合理的活动半径是3-5分钟步行距离。(约为r=5分x8米/分=400米),从生活区到教学区则不宜超过10分钟步行距离(约为R=10分x50米/分=800米)。由此可以大体推算出一个综合性大学校园的合理占地规模的上限是:
校园中心区:
πr 2 =4002π=50 (公顷)
校园区:
8002π=200 (公顷),
由此再根据院校性质、所在区域、地形特点等因素,确定建筑密度、每个学生建筑面积与占地定额,从而推算出合理的入学人数。
3 低碳化的校园设计
在校园规划中应多用便捷的交通流线,采用中心式或者环形路线,使建筑围绕路线布置或呈集中化布局,加大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可以降低空气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3.1 绿化系统的调节作用
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设计
绿化系统可以调节空气,美化环境,是低碳化校园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选择在环水横琴岛建设校区,周围的海面就可以起到天然的空气调节作用,校园内规划了多层次的园林景观,将水体、绿地、小丘、生态廊道、庭园、室内绿化、空中花园等融入校区,并强调保育和生态元素,在建筑物内外进行大量绿化,如开垦小果林或小农地,在建筑物间提供连廊和林荫步道,藉此营造清幽秀气和具有文化品味的育人环境。
3.2 校园内部建立以步行为主的道路系统
广州大学城为保持低碳化的环境,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并特别注意外部交通与内部公交的转换,以有效地减少大学城内对小汽车的需求和依赖。小谷围岛地面公交干线将整个岛域覆盖在公交网络下,同时,根据大学城人员构成、主要活动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高要求,建立非常发达的供自行车和步行的道路,覆盖到每个校区,每个地块。
4使用网络化
网络化校园有利用减少出行交通,低碳环保。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网络辅导等,也可以通过校园的网络进行整个校园的师生管理工作。
5 资源共享可以减少重复建设
广州大学城中心有教学资源共享区、生态公园。组团以生态公园形成高品质的“软核心”,围绕“软核心”规划各大学资源共享区。学生生活区布置在市级共享核心、组团级共享设施和教学科研区之间,便于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共享资源分为城市级、组团级、校区级三个层次,相邻的若干所大学的共享的教学设施形成组团级共享资源,如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会议中心等,其间的步行距离应控制于五分钟之内,即半径400m左右的范围之内。
6低碳建筑
6.1 建筑设计强调节能性
建筑采用环保,无放射,无污染的材料已经是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筑在设计时,充分结合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低碳化建筑更是未来的趋势。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在建筑物的设计上,采用环保、无污染及无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大量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运用遮阳和隔热等方法,减少耗电量,屋面采用光电感应板储能。
6.2 建筑材料环保节能
建筑材料适当搭配,注重工艺,在注重美观的同时做到低碳化。日本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简朴而又能做到前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建筑材料,特别是装饰材料,由于运用了现代生产制作工艺,使地砖、涂料、地毯、地革、墙纸等普通材料精美化、高档化。近年来粗野主义在日本得到大的发展,很多新建筑因此将相当部分的墙体、梁柱的模板印迹,钢筋孔,作为装饰,这种简单之美,可以称为低碳化装饰手法。如早稻田大学的一些重点实验室,设置在地下室,墙壁、顶部均未作任何装饰处理,整幢楼的线路、管道都从实验室顶部的钢桥上通过,既做到检修方便、又节省了吊顶等装璜的开支。校园内场地、道路铺设,很少使用大理石、花岗岩等高档材料,多用沥青、地砖、栽草砖、砂石等普通材料,虽然普通,但施工工艺精细,都显得朴实、自然之美。新建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高知工科大学,即以无装饰的红砖墙与绿房顶为主格调,给人大方、新颖的艺术感受。在室内、楼道装饰上很少用大理石、瓷砖与木地板,地面多用地毯、地革(片、块均有),墙壁纸、涂料。实验室轻装饰、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