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让语文的触角伸向生活
让语文的触角伸向生活
来源:互联网 sk011 | 王立芳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无处不生活,生活无处不语文”。可是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来应该活泼生动的语文课上的味同嚼蜡,学生乏味,老师也颇感无奈,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负担,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教学中把语文与生活连接起来,让生活成为了语文课的源头活水,感觉自己教的有滋有味,学生也学的兴味盎然。现把自己做法总结如下:

  一 、基础知识,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的教学,对于一些常见字,尤其是形似字,学生容易出错。为此,我把这些字词的产生讲给同学们听。比如“寒暄”一词中的”暄”,学生经常写成“喧”。我就让学生回忆自己家来客人的情形:夏天来客人了人们见面经常说“天真热,快坐下凉快一下。”冬天来客人,人们见面会说“天真冷,快喝杯水暖和一下”。就此让同学们明白“寒暄”意思就是“问寒问暖”,“暄”是“暖”的意思,所以是“日”字旁。然后我又与学生模仿客人见面的情景,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记住了“寒暄”的写法。我之所以这么教,是因为我知道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既然汉字的产生来源生活,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写字用词中感受祖先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 、课文教学,再现生活,体验生活。

  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文字还原为生活,从而获得主观感受。

  有的课文内容据学生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时应借助历史,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或借助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内容。如在教学《变色龙》时,我让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观看中明白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然后又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白文章借这一形象讽刺沙皇统治下警察反人民的本质。

  对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提问时我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面向社会,开阔学生的思维,实现提问生活化。因为生活化容易把抽象的教学问题还原为鲜活的生活情景,使问题变得亲切自然容易理解。如在学习《致女儿的信》一文时,设计的问题: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然后同文中的“我”的态度进行对比,同时也会初步体会父母亲的心态。

  就这样在教学课文时,我始终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这样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受到启迪;既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又揭示了课文全新的潜在意义;既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又教会学生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三 、综合性学习,关注生活,参与生活。

  综合性学习是目前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以其“综合性”“实践性”为主要特色。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离不开实践,它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强调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课程标准的“目标”中用了大量的行为性很强的词,如“观察”“搜集”“查找”“策划”“运用”“调查”“组织”等,强调学生必须有实践行为。学生只有有了这些具体的行为,才能产生具体的体验,才能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趋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鉴于此,在综合性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参与生活。父亲节来临时,让学生回家对父亲说一句祝福的话,报答对父亲的爱;母亲节到来时,让同学们制作一张卡片,当作送给母亲的礼物,让母亲感受养育子女的光荣;在教师节临近时,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老师,了解老师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而懂得对老师感恩。就这样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德与智齐飞。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源泉,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应来源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超越于现实生活,引领与规划学生成长。也就是说,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应秉持一种“实践性”的和“生活性”的态度,立足生活的逻辑,统领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将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作学生的一种生活存在,一种生活的构成因素,将语文与学生的整体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统一协调起来,成为一个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者,语文学习中的生活者。

  四 、作文教学,观察生活,实录生活。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写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的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

  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停。”也就是说,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谁如果能把观察的目光投向生活,并用饱含深情的笔去描绘生活,谁就有可能成为写作高手。世界著名作家狄更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到街头观察、聆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他就靠着这活生生的生活资料写作,终于成了一个著名的作家。

  我在作文教学中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让他们在风景前驻足,细数一枝一叶一花;让他们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发现最值得关注的身影;让他们聆听各种人物间的对话,发现那些潜藏在平凡中的金珠……让他们领悟“世事洞明皆学问,言谈举止皆文章”。

  总之,语文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我在教学中始终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468/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于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306/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当代...
新疆艺术《新疆艺术》
《新疆艺术》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5-1297/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化管理、...
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研究》杂志,于201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424/G0,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化遗...
神经解剖学《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1-1061/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原著、综...
上海教育《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杂志,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1676/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上期反馈、...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