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要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和单一性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多样性、多渠道的教学方式,使各种教育形式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1、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高职高专学生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其思想实际有先进、中间、落后之分。同时学生的思想实际也不断因就业形势和生活诱因而时常发生波动和冲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个别辅导相结合,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教育契机,特别要在学生入学阶段和择业过程中主动给予有效的引导,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会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
2、教学与咨询相结合。
现实社会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由此滋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往往会对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训导式的教育方式产生抵触情绪,成为教育的障碍。而且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并非都是纯心理的,不少是由于价值导向偏差、在应对生活和就业中缺乏有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引导所致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摆脱说教和专职训导的姿态,采取平等的、商讨的、参谋的方式,从社会生活及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渗透,才能促进学生在思想上和就业心理上的成熟。
3、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育、说服、劝戒,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通过“双向互动”的形式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榜样示范、市场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形式,努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职业观念的提前形成。
4、就业导向与人文导向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就业需要。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功能不能仅仅是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更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就业的工具和现代工业的奴隶,而应是人性的唤醒、个性的塑造和潜能的开发。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要求,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职业指导必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两个方面。高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培养目标的技能性、学制时间的有限性、就业形势的竞争性、职业岗位的动态性等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从发展着眼、从就业着手,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切实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冯益谦.美国大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及启示[J].思想教育探索,2004,(2).
[2]吴言.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4,(16).
[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4]1号文件.
[5]夏金元,胡小平.试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4):102-103.
[6]吴殿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