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价值取向商品化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加上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这些社会现象也在侵蚀着大学毕业生相对弱小的心灵,使他们善恶不分、美丑不辨,享乐主义膨胀,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也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更成为社会的担忧。
三、加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有效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才能找出适当的方法。
(一)原则
首先,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就必须注意运用高等教育的原理、原则和方法,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基本规律。把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渗到大学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去。
其次,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对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把握,才能谈得上对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才能使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洽教育有所收获,使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会有违初衷。
再次,人本思想强调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归属点,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教育对象的活动和思想发展的规律。从思想认识上看,大学毕业生正处于人生中知与不知、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辨别力较低的时期。在实际工作中,要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坚持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广大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理解这一特殊时期毕业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以帮扶、耐心的心态去教育和面对学生,遵循大学毕业生思想活动和思想发展规律对症下药。
(二)方法
1、加大重视、齐抓共管
大学生就业关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要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在日常教育中重视渗透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毕业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科学择业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润物无声,还要未雨绸缪,要成立由学校领导、就业指导中心、学工部、院系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建设一支由专业教师、思政部教师、学生辅导员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工作考核,明确职能和职责,从组织上、制度上建立促进学生就业的保障机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身心状况,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意愿等特点,加强对学生的“三观”与就业观的教育,加强就业诚实守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敬业精神教育,提升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合理其就业期望。齐抓共管,发挥全员育人功能,加强工作考核,明确只能、职责,从组织和制度上建立促进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2、加强毕业生心理素质教育
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了自卑、苦恼、恐惧、无助等不良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之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学会自我宽慰,心怀坦荡,发愤 图强,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成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及时和学生交流,得知学生状况,并通过网络、手机、面谈等形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实际遇到的困难,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缓解压力,尽快适应新环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中各种机遇和挑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3、加强在校学习与科学定位
从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相当数量大学生并未对自身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合理地定位,盲目的参加各类招聘会,结果期望很高,失望更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应有的职业意识,未对自我进行科学规划,对就业市场认识不够,自主能力不强所致。学校教育应加强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市场的紧密度,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规划”的理念,确定职业坐标和发展矢量,在社会分工谱线中实现合理定位。学校应在大一就开设有关职业指导的课程,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拜访、校园招聘会、师兄师姐访谈等方式了解就业市场,思考自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低年级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其对职业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根据自己和社会的主客观条件,充分发自身优势,做好自我定位,做到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符合,与社会需要相符合。在市场的指导下完善对个体的发展规划,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如此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把其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产生正确的行为的前提,也是个人进行科学职业定位,确立正确职业发展目标,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基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是,首先要引导学生立足国情,认清形势,平衡心态,合理设置就业预期,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其次,要使毕业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远大理想与扎根基层的观念紧密地相结合起来,在勤奋工作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再次,能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相互关系,科学的规划自身发展目标。在规划自身发展过程中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既要有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雄心壮志,又务必防止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
5、加强诚信教育,提升健康人格
诚实守信既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又是职业道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更也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完成任务、树立自我品牌的重要筹码,只有具备诚信意识和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赏识的人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利用讲授引导、典型人物事迹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毕业生争做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全面提升其人格魅力。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毕业生知荣拒耻,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夯实学生的信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