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从容应对社会。为了孩子的来,为了民族的强大,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学会学习,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树立自信,激发潜能
自信,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同时也能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首先,我们要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接受锻炼。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但也会经常异想天开或好高骛远。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设定一个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去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当然这个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学生无法完成,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太低了,会让他们觉得太容易了,产生骄傲自满情绪。适当的目标是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样当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时,他们会多么高兴,多么有成就感呀!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不行,他就是有点笨!”“太不听话了,我们真的没有办法”,
“他就是做不好……”。试想,做为孩子最亲近的人——老师或家长,我们都不相信孩子了,谁还会相信他的能力呢?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能行,并让他们也相信自己能行,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做事,遇到问题,就会想方设法去解决。如课堂上,老师培养了他们预习习惯,每天他们就会主动预习,找出不懂的地方想办法解决。即使他们当时解决的方法不妥,但当他们带着自己努力的“成果”来听课时,这种有目的、有比较的听课方法效果自然不一样,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会在不断比较中慢慢提高。
二、端正态度,明确目标
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应当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都知道,态度消极的人,学习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把学习当作负担,当作不得不完成的枯燥、无味的任务。有了这种态度,学习效率肯定不好。怎么办呢?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他们就会主动学习。其次,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的时间让出一部分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发现学习的价值,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参与中懂得自我的价值。有了自信,有了兴趣,有了正确的态度,他们就会越来越棒!
三、坚定意志,努力奋斗
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我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这也是成功的重要心理保障。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呢?首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渗透高尚的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信心。在人生道路上,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情,成功与失败都是正常的,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正是对自己考验的机会。作为教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让他们从失败中接受教训,从而在下次遇到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时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家长、学校、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且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让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