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教师的教,比较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因此,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目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其中之重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指导,使学生在和谐的创造气氛中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创造性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创造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意识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主要特征就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问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跟我学”就可以了,因此,学生似乎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叫多少,我就学多少,学生无需多动脑,更无需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只要有学生略微出现思想或行为上的“越轨”,马上就会遭到教师的指责。这样的方法实际上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挖掘其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指导创造性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有为科学及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体育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追求新异,以求新为荣。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学生才可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激发创新激情。体育项目的每一项发生与发展,体育规则的每一次修改都是在创新意识下产生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人们的创新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可见,体育运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创新意识的活动。
体育教学活动也当然如此。因此,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又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以俯视审视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它们之间时断时续的内在联系,从而产生新的创新意识。所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必须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形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本身必须利用自身的创新教法和创新精神来感染学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创新的痕迹,那么,谈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有时候是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教师表现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组织,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行动,教师的教学创新,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多给同学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关键是教师能不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鼓励学生,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这种创新性思维。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简易器材,像体操棒,实心球,手榴弹、体操垫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已有的器材创编出一些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到启发和体现。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情景中产生。只要设想和创意在与已有或已知的不一致时,这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应多给予鼓励。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反映创新主体对新事物或新精神进行创造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与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也就是要把创新的意识、思维转化为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要解决如何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深刻的分析力和活跃的灵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多听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敢于提出质疑和坚持己见,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教学中,教师使学生有了创造性意识之后,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可以多用提问的方式或实际参与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锻炼某一块肌肉的力量可采用哪些练习方法;每六人为一小组进行叠罗汉练习,可摆出哪几种形式;让学生创编自己喜爱的舞蹈或健美操,等等。鼓励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结论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主要解决创新的动力问题,而且要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才能形成。创新能力则是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因此,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动因,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议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指导,也不是说样样事情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紧密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季 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2002.5
2.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2000.6
3.王顺唐. 体育教学研究. 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