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并不是节节课使用,时时使用效果最好,而是要把它与课程教学实现充分的整合,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优势:
1、利用图象、图文并茂激活学生的兴趣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比如,阅读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彩片段和图片供学生阅读,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激趣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感、占有欲,还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成功展示的机会和场所,开设报告会,美文欣赏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成功的鼓舞,品尝到经过艰苦劳动而获取成功的欢乐,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2、利用图片展现语文形象性,诱导学生思维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教《白杨礼赞》一文时,学生没见过白杨树,对白扬树的外部形象没有初步认识,又何谈去挖掘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更不用说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时就有必要运用多媒体展示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设想,如果没有一棵棵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光靠作家茅盾的语言描述,对那些不用功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留下深刻印象的。如教《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一节时,用多媒体插播电影中父亲爬月台的一段,在深沉的音乐背景中父亲拖着蹒跚的脚步艰难地爬上月台……,此时我们被感动了我们心酸了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的爱.
3、借助音响营造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的联想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基础上,选择最能为内容服务的音乐,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高潮,完成语文教学的最优化目的。《二泉映月》配合《祝福》高潮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情景,优美的各具风格的音乐使他们惊喜、陶醉、亢奋,直至主导他们的情感。多媒体便捷的音像设备,可以很好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如教授《我的母亲》时用《懂你》配乐让学生自己抑扬顿挫地朗读,学生读出味来了,对文章的意境理解也深入了一层,除了理性承认外,还有心灵上的认可。
4、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审美鉴赏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强感受。如教《祝福》一课时,我们如果只是理性归纳总结祥林嫂的几个特点,我们与作品之间其实还处在隔膜封闭状态。只有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现祥林嫂境遇的不同画面,再陪以相应的音乐,去调动学生以自己的感觉知觉去触摸、品味祥林嫂的全部不幸----失去孩子的悲怆;那捐门槛的热切;那失去光彩的眼神……当我们用课件引导学生走进祥林嫂家时,走进鲁家时,学生才会同她一同感受其苦,心感其苦,从而达到审美鉴赏的目的。
5、再造新颖活泼的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力
讲授《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欣赏电视剧《红楼梦》片段,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彻悟林妹妹的“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在教授《阿Q正传》时,设置了几个问题,吴妈该不该那样做?阿Q应该怎样革命?阿Q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阿Q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然后让学生欣赏电影。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在哄笑中深刻领悟到“阿Q向自己扑来”“它是一面镜子”“也许是报警器”。
运用现代技术,切记忽视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学科,要注重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奠定学生的世界观,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情感的培养、人文的熏陶不仅仅是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醉于字里行间,留恋于墨韵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