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进入高三下学期,就等于进入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老师同学们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到底怎么复习应考是常常困扰老师同学的难题。作为班主任老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搜集各方面资料,全面客观地分析本班的实际情况,认真仔细地研究高考讯息,密切关注新高考的最新动向,引导本班学生轻松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因此,我把高考前的那一段时间分成几个时期,就每一个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做法,并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们明明白白地度过高考前最迷茫难熬的时光。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然后,要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第二、做好分阶段指导和学习信息反馈总结。
这是高三下学期要重点解决好的问题。作为高三学生整天对着一大堆书本试卷,往往忙得稀里糊涂,晕头晕脑而没有实际效果。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老师的步调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复习迎考工作,并及时总结反馈反思不断改进,注重实效。
(一)、“三月不能乱”——夯实基础,做到“静心尽力”
三月前后基本是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是重中之重。“学会学习”将会让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轻松充实。但很多同学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甚至有个别同学平时很努力,但一到考试就发昏,成绩很不理想,因而产生悲观厌学情绪。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做到两点“听老师话,跟老师走”。
所谓“听老师话”就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听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跟老师走”就是课上课下紧跟老师的节奏,教师教到哪学生学到哪、消化到哪。只有静下心来全力以赴踏踏实实地做细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能随心所欲,马马虎虎。切记:功在平时,重在积累。
(二)、“四月不能烦”——举一反三,构建知识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复习和几次大的模考,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疲于应付、头脑发昏等症状。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节奏,有的放矢。要准确给自己定位,把复习再做的细致周全些,以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切忌部分同学认为的“看什么都没用,做什么题也效果不大”等错误认识。所以,到四月份,同学们不能浮于表面,不能怕麻烦,也不能凭自我感觉。一定要认真总结模考得失,以指导下一阶段复习。
(三)、“五月不能燥”——脚踏实地,做好“查缺补漏”
进入五月份,复习、模考对同学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很多同学都麻木了,无所谓了。其实这一段时间把握的好,可以给自己很大的提高。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要调整好心态,在知识和心理上都不要浮躁。首先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平心静气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高考,其次要对照考试说明,认真踏实地把所有知识进行规整,查缺补漏,也就是查找知识的“空白点”即盲点。因为考试出错往往就在这些细节上。向细节要成绩。
第三、做好心理疏导和考前心理调整,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多找同学谈心,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疏导有时比教授学生知识还重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视,多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安慰。再差的学生也有优点,孩子都喜欢听表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时还要放大他们的优点,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潜在的热情。在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老师的鼓励期盼中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既是学生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如果他们能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那也是作为教育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