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文阅读在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和老师的阅读教学,也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在学生的语文阅读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发挥群文阅读的功效,对学生进行正确群文阅读方向的引导,有效将群文阅读运用到学生的语文阅读教育中来,以此推动阅读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本文就群文阅读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群文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探究
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语文阅读群文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它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方便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简单的学习方法,解决了语文阅读“慢”而且效果差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掌握正确的群文教学的方法策略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一、群文阅读的概述
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还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对“群文阅读”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在实践中需要集思广益,但也会为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群文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是当前教学实践中新摸索出来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两个概念是否存在本质不同的差异呢?“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统一命题的“群文阅读”,或者是“杂读”,也就是依照个人喜好阅读;而“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老师,老师会依照教学活动和教学目的地需要而引导学生进行同类型文章的阅读和梳理,从而更好地对课堂知识加以理解。所以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由于主体的不同而导致阅读的目的和方式不同。
二、提升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作用的措施
(一)正确地挑选群文阅读的内容
小学生的阅读以及理解能力都有限,有些自然事物尚且不能正确认知,如果选择一些偏离小学生视角的文章,就会起到反效果。对于小学语文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按照同一主题选择质量优秀的文章,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好文章,从根源上改变阅读的资源。除此之外教师不能单一地为学生们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可以将课外阅读资源同课本中的单元内容进行结合与对比,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例如,看到《狐狸和马》这一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狐狸分奶酪》这些文章进行对比,由此就可以使学生从多方位地了解到狐狸的本性,更能深刻地理解全文,而不是教育者对学生的硬性灌输。为了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效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内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此使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而且增加了群文阅读的效率。
(二)根据不同的类型将需要阅读的文章分类
这是群文阅读中提高阅读效率的一个主要方法。例如,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版社大多都是按照单元进行内容上分类的,那么在群文教学中每一个单元就可以作为一个群文教学的内容,由此,教师可以根据每篇文章的题材和写作中的语言特点等多个方面,并具体结合本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展开群文阅读教学。为了有效地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相对薄弱一些的方面的文章进行系统的群文阅读引导,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对群文阅读进行练习。鉴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在群文教学中,教师所选文章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在引导学生时要有技巧,使用一些接近生活实际的方法,这样在学生看来,教师的教学是富有色彩的,有吸引力的。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对接触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认知并且得到升华。
(三)采用听说读结合的方式进行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和传统的阅读相比较,前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除此之外,它还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在进行群文阅读时,除了让学生们只是单纯地阅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听、说环节,这样能够全面地加强文章对学生各个感官的影响。比如在阅读文章前,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文章的感情色彩,对理解文章感情基调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之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学生自身的理解来表达出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说说学生在阅读后的自身感悟。读,是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最主要环节。学生只有理解了文章主旨才能够真正地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对此教师亲自朗读,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时技巧和方法,在听教师阅读完后,在课堂内让学生逐一地阐述对文章主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文章分析能力,更提高了文章的阅读效率,此外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能力。
(四)适当地设置阅读问题的难易程度
在进行群文阅读过程中,要想得到高效的阅读效果,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无疑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可以让阅读更有任务性,趣味性,针对现在的应试教育,有目的的阅读可有效地提高成绩。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将在多篇文章都出现的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可以反复地进行练习,并且教师进行详细指导,将这一类问题的解答思路总结出来,那么以后学生便掌握了一类问题,这样就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待一些寓言类的文章,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与主人公互换的方式,以此更能使学生融入其中,使他们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比如,学生在阅读《农夫与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如果学生是农夫又会怎么做呢?”这样一类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当学生理解了这篇寓言后,当再读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文章的时候,学生就了解到人与动物不单纯有伤害还有关爱。学生在阅读中就会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三、小结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相比传统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自己的思考时间,融入学生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硬性地去强加给他们,由此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更快提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良建.群文阅读:从“在阅读”到“会阅读”[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9-12.
[2]刘勇.“三心”:群文阅读教学建构的路径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