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中学语文鲁迅小说中人名的艺术内涵
中学语文鲁迅小说中人名的艺术内涵
来源:互联网 sk005 | 郭彬默 鲁迅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人名 国民 小说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内容摘要: 在中学语文教材当中,鲁迅先生的小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名篇,这些小说所使用的人名, 如“阿Q”“祥林嫂”“华老栓”“华小栓”“夏瑜”等这些名字看似平常,但其中却饱含深意,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深化着鲁迅小说的主旨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鲁迅 人名 国民 小说
鲁迅先生的多部小说被选编在中学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当中,特别是有的教材版本虽几经删改,但鲁迅小说中的经典名篇却依然被留存下来并继续影响和关照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一般的小说当中,人物的姓名只是一个人的称谓符号,并没有太多的深刻含义,而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所使用的人名,如“阿Q”“祥林嫂”“华老栓”“华小栓”“夏瑜”等,却都是鲁迅先生经过精心思考和仔细斟酌才命名的,因而饱含深意,并且显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在《阿Q正传》这篇小说中,“阿Q”这一名字的来历在中国上世纪(1921-1922)这篇小说刚刚出版时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探究。首先据鲁迅先生自己谈到,他住过的旧台门里面,西首曾住过两兄弟,一个叫阿有,另一个叫阿贵(或阿桂Quei).他们不是农民,而是城市杂工.阿有为人诚实,勤恳,经常给人家做一些牵砻,舂米等的杂工。而阿贵则有点浮而不实,好吃懒做,常向他的哥哥拿钱喝酒.有时取笑侄女(阿有之女)几句,说“阿茶长的这样漂亮,需找个漂亮姑爷才对呀”之类的话,但并没有做过什么坏事. 鲁迅先生在小说《阿Q正传》里只是借用了他的名字拼音中的第一个字母.
但是,鲁迅先生取“阿Q”这一名字就只是用Quei的第一个字母这么简单吗?显然不单是这样的. 也许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鲁迅先生亲历了辛亥革命以至“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革命史,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下来的却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革命的果实被中国封建军阀与豪绅假洋鬼子们夺去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以及民族的灾难,对此,鲁迅先生不禁为中国的命运堪忧,心中充满着无数的发问“中国的前途命运在何方?”“中国的道路该向哪里走?”或许,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是取英语单词“Question(问题)”的首字母“Q”来代替“?”以此来表明内心中的发问.
而笔者则更加倾向于《阿Q正传》中的“阿Q”指代的是那个时期的中国国民.首先来看“阿”, “阿”是浙江往南以下的南方许多地方对人的小名的一种称呼,这一“阿”字小名在鲁迅的小说中也并不少见,如在小说《社戏》中,与鲁迅一起去看戏的小伙伴有一个叫“阿发”的,以及在小说《在酒楼上》的顺姑的妹妹“阿昭”,还有阿Q的原型阿桂,以及他的哥哥阿有,侄女阿茶等,都是以“阿”字开头的小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这一带给人取小名也是以“阿”字开头的多,所以鲁迅给“阿Q”取为“阿”也是理所当然,情理之中的,符合那里的取名习惯.这也正为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第一章序中所言,“我所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
那么我们再来看“Q”,对于大写字母“Q”,笔者认为,如果在其“Q”的上面加上一些眉眼口鼻,就活像一个留着长辫子的中国晚清男人侧面头像.把这个长着长辫子的中国男人形象推而广之,他则是那个时代的千千万万的中国男人的代表,而这些中国男人实质上代表了那个时代整个的中国人.可能有人会问,那中国的女人呢?她们也被代表了吗?事实上,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以男人为主导的社会,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正如三纲五常中认为“夫为妻纲”,以及女子在古代被要求“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等,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以男人为纲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男人实质上也就代表了整个中国人.所以, 《阿Q正传》说白了就是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正传,也是一个关于中国人国民性的正传.
对于这个中国人的正传,鲁迅先生对 “阿Q”这个人物的形象的塑造确实花了很大一番功夫.鲁迅先生曾对阿Q这个人物形象进行过解释,“没有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确实如此,阿Q是一个杂取种种人等而合成的一个人物,因此也就具有了国民的广泛性和民族性. 阿Q的性格复杂多样,他有农民性格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同时鲁迅先生以笔为刀,更多的揭露阿Q身上的弱点:主观、狭隘、愚蠢,爱面子,欺软怕硬,保守,排斥异端以及精神胜利法等等.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同时也散落在普遍的国民性格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于国民个人的身上.作家张天翼曾这样回忆道:“我第一次读到《阿Q正传》,记得是在杭州什么地方售出的一种油印单行本……阿Q的印象给我越深,我就越看得清我自己身上这些毛病,同时也越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的阿Q性……觉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于是我一面在笑中带着不安,一面开始检查我自己身上所含有的阿Q灵魂原子—试想要把它清除出去”.
因此,也正如茅盾在答复《小说月报》读者的通讯中说,“阿Q这个人,要在现实社会中实是指出来是办不到的,但是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觉得阿Q这个人很是面熟,是呵,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呀!”
在取名上与“阿Q”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祝福》中的“祥林嫂”.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最不幸,最悲惨的人物,她两度丧夫,一度丧子,但她的称呼中却用了“祥林”二字, “祥林”这一名字取“吉祥如林”,好运不断的意思,传统社会许多人都用它,而把它用在祥林嫂身上则是反其意而用之,正好反衬和突出了人物的悲剧性.当祥林嫂第一次进入鲁四老爷家时,鲁四老爷“皱了皱眉”,“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认为她是一个不祥的人.当她第二次踏入鲁家时,鲁四老爷“照例皱过眉”,并“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伤风败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在这里,她被视为一个肮脏的不洁的人.甚至当她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死去的时候,鲁四老爷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可悲可怜的祥林嫂在死后都要被称为 “谬种”.在鲁四老爷的眼中,这个死了两个丈夫的祥林嫂,是一个不祥不洁,最终都要被称之为 “谬种” 的人.祥林嫂自身命运的坎坷与不幸,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与帮助,反而招致“又冷又尖”的人们的白眼和排挤, 这更加剧了她命运的不幸.自身的命运和社会的冷酷使她无法生存,最终沦为一个乞丐,她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倾向死地,这与她名字中的“祥林”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良师《良师》
《良师》(半月刊)由黑龙江省报刊出版中心主办。是面向小学生的期刊。它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既开设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专栏,又以相当版面进行语文、数...
前沿科学《前沿科学》
《前沿科学》(季刊)2007年创刊,是学术性期刊,以推动自主创新、活跃学术气氛、鼓励大胆探索为己任,专事刊载科研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学家的学术论文,力求启迪思维、丰富...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250/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1年,是由广西医科大学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科学性强,有实用性。主要设有论著、经验交...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属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双月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反映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百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335/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