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创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近两年来,尝试着在教学中采用“提纲导学,分点落实”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提纲导学 分点落实 教学模式
推行新课改后,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创造一个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我对“提纲导学,分点落实”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导学提纲如何编写。
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导学提纲的质量。导学提纲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深入研究课标的基础上,,在组内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深入探讨下,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导学提纲”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其实质是教师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媒介。导学提纲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㈠问题化原则。
问题探究是导学提纲的关键。问题的呈现应尽量少用填空形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抑制了学生的积极地思维。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应将知识点转化成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答疑,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对教材知识的分析、归纳、演绎。
㈡分点落实原则。
(1)导学提纲在每一个知识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淆点、高考考点等,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导学提纲中还设置相应的思考题,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3)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一个重要环节。“适时反馈,及时矫正”是和谐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㈢方法化原则。导学提纲要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的指出阅读课本的哪一章节,并设计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中明确学习目的,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在阅读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中体验收获的喜悦。
二、“提纲导学,分点落实”教学模式的实施——自主探究,分层导学。
在教学中分三个阶段: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探究学习,课后反馈练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探究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课后反思还给学生”。学生课前预习填写导学提纲,教师批改导学提纲,及时汇总,明确学生的疑惑点,找准教与学的衔接点。课堂上,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点一带而过,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或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的予以点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纲导学,分点落实”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现以化学2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三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为例加以阐述。
㈠课题名称:探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㈡学习目标:
1掌握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
2通过“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未知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3了解铁与人体健康的内容。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4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学会合作与分享。
㈢重点难点
1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未知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2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㈣导学提纲
【阅读思考】
1铁是人类应用最早的一种金属,铁在地壳中含量局第几位?铁在自然界中以什么方式存在?
2金属的通性有哪些?铁有哪些物理性质?
3你知道的铁矿石分别有哪些?其颜色状态如何?有什么用途?你还知道铁的哪些化合物?
【活动·探究】预测与假设
1上述铁及其化合物中,铁元素有几种价态?这些价态的铁元素氧化性、还原性如何?
2铁粉、Fe2+ 、Fe3+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3请你对Fe、FeCl2、FeCl3的氧化性、还原性进行预测,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实验方案设计
Ⅰ 方法导引:如果你预测某物质具有氧化性,就应该寻找具有还原性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验证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检验你的预测。相应地,如果你预测某物质具有还原性,就应该寻找具有氧化性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来检验你的预测。
Ⅱ 实验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2溶液、FeCl3溶液、氯水、稀硝酸、KSCN(硫氰酸钾)溶液、锌片、铜片
Ⅲ 引导思考:
1上述实际中哪些是常见的氧化剂?哪些是常见的还
2 Fe3+如何检验?
Ⅳ 实验方案
1、对单质铁的探究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解释和结论 2、对FeCl2的探究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解释和结论
3、对FeCl3的探究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解释和结论 【知识总结】三种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
【问题探索】
1要除去FeCl3溶液中的少量FeCl2,可行的方法是
要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行的方法是
2实验室久置的硫酸亚铁晶体表面有棕黄色的小颗粒,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3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 + Cu = 2FeCl2 +CuCl2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四、“提纲导学,分点落实”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符合新课程理念。
教师通过导学提纲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题教学中的教与学。学生在导学提纲提纲的指导下,会学、乐学,学得扎实,学得灵活,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