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活中随处都可用到数学这门学科,而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最早的一门基础学科,想要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得找到一个科学的办法,而学习最快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增强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构建,加强科学培养,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构建,去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习兴趣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当中,想要学生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就得激发兴趣,让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提升。并且学习兴趣还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保证小学生从小就能为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好的基础。
一、巧设悬念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过,在心灵深处,会对自己的需求产生很深的渴望,慢慢的就会变成一个探索者。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往往对未知的探索需求往往比成人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设置疑问,依据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不断的去探索未知,去培养兴趣。在教学中,对于新的知识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小学生在认知这一过程中时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冲突。如果我们教师去好好利用这个冲突,去精心设置疑问,诱发小学生去不断思索问题。就能很好的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去渴望探究新的知识,从而主动学习。比方说,在教学中,对于平年与闰年这两个概念如何进行区分,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应该都很喜欢过生日吧?”学生回答喜欢,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一年就才能过一个生日呢?”一般学生都会回答一年之内自己才过一个生日。这时我们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提出问题,“可我们班上的某某同学,在自己8岁时候,加起来才过了2个生日,这是为什么?这其中的秘密大家想知道吗?”。学生听了,个个都想知道,然后我们的教师再去解释平年与闰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学生的兴趣就会调动起来,授课效果更好。只要按照小学生们的心理特征,让他们保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这种精神,探索其中缘由,就得需要给小学生去创设这种疑问的情境,调动学生自己动脑去不断的探索,自己找寻结论。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出来。往往这种设置疑问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效果要比现成给他们答案要好很多。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利用小学生的矛盾去设疑问,这样让小学生进入到处理问题的情景当中,产生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真心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还要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去入手,因为教师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好的关系,才能保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有一个好的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学生要发挥其主观性才能促进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该方式成为发展中的主要途径,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能够将其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尊严积极形成[1]。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关心学生,让学生在教学当中真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建立浓厚兴趣,当学习的主人。所以就得让我们的教师用心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这种发展的模式在当今的教育上是一个新的潮流。因为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在心理上喜欢学习新的知识,而学生喜欢的一门学科其实和我们教师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的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都应该积极的去关心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深入去探究学生们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并在教学中,不断关注学生,对学生有耐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够养成尊敬师长的好习惯,还能与我们的教师建立起深厚感情。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要利用沟通与交流的关系为其建立一种和谐氛围,以保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积极培养[2]。比方说教师在课堂教授数学时,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有一些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去提供帮助,切忌发脾气。并且在生活当中要教会学生去利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购买时花钱的数字及认识图形等等。 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得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的艺术手段,来激发兴趣。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第一要素,我们的教师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形象生动的去介绍数字,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扁嘴巴等等。这样的语言,读来朗朗上口,记忆也深刻,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得到提高。教师还要让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联系所学的数学知识,要不时去引用生活当中所遇到的例子。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章时,这章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可以很清楚的认识整点和半时的差别。这知识对于刚接触数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为了提高兴趣,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带上一些有关时钟的图画过来,有整点的,有半点的,加深学习印象。还或者利用具体的图画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所授课的内容,小学生们学得也是轻松愉悦。还有上课前,教师可以去准备好相关的教具或者是实物,这样学习数学知识就很直观化。比如在教学如何认识长方体的时候,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长方体的实物与图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看一看,自己摸一摸,自己比比画画,交流各自想法。到最后教师再去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总结,然后统一讲解,效果会更好。因此,为了充分挖掘小学生各个方面的潜力,教师就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并使小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地位,从而将小学生的各项潜力充分激发[3]。
结语:综上所述,想要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很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先得从内心关系学生,保持与学生间的交流渠道是通畅的,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巧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再不断的去转换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并利用这些教学的方法让小学生去学习数学,这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得到很好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彩云.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2):9-9.
[2]单燕红.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李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快乐学数学[J].新课程·小学,2014(9):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