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第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态居所,保护人们的健康,就需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需从孩子抓起,在学校中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关键词 环保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在现代社会非常普及,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人如果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死亡。如助动车尾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被助动车尾气污染的空气,那么,我们人体血液中的含铅量等有毒有害物质将明显增加,会导致积累性中毒。很明显,被污染的空气对人类有直接的危害。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文明;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希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要保护地球,就得保护环境,保护环境,要从社会基础抓起,也就是在孩子教育中普及环境知识。在教育中普及环境知识,主要的方式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校日常教学中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依据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负责组织制定环境教育培训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环境教育培训及相关环境教育教材的选用和教师的计划制定、环境教育培训考核(考试)、归档等工作。把环境教育工作列入了全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环境教育系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同时,周密筹划、广泛宣传、积极协调,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互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环境教育工作局面。优化教育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加强环境教育工作力度,完善环境教育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质,学校环境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并取得成效。
二、广泛开展环保教育宣传。加大宣传的力度,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和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是增强全民环境意识,推进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提高下一代环境政治素质的需要,也是促进科教兴市,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一是在中小学全面普及了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纳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每学年环境教育达到10课时以上。积极完成环境教育的指标任务,能够将环境教育普及到每个学生中。第二是各个学校在开足开齐环境教育课,做到教材、教师、教案三落实的同时,订购一些环境教育方面的环保教育报刊和书籍,供师生阅读。第三是各级各类学科尤其像地理课、生物课、化学课等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中,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作用,结合各学科特点,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把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教材进行充分的融合。第四是学校在日常的板报栏或橱窗布置和展览中,能够注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大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在醒目位置设置了环境教育宣传栏,在校园中设置固定温馨绿化教育标语,广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一些特殊的环境保护节日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宣传,提高学生的环保知识。比如利用“学雷锋”的时间来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环境保护的意义。首先是在往年环境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必须要持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高学校全体学生的现代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次是广泛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以保护周边环境为重点,广泛开展“治理雾霾、从我做起”系列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把自己的家乡变成宜居秀美、天空更蓝的美丽家园。再次是在中小学校持续开展“文明餐桌行动”。通过开展文明餐桌示范食堂创建,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大力普及餐桌文明知识、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大力倡导“文明消费、节约俭朴”的良好风气,培育健康文明的餐桌文化,净化校园文化文明环境。
四、提高学生环保道德观念。学校可以展开“争当环保小卫士”“绿色生活,从我做起”“了解天气变化 共创绿色家园”等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从中小学生身边能够做到的实际出发,从他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强化他们的生态道德、环境伦理教育,科学的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每个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爱护环境的文明行为,能够努力把广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环保素质。让学生带动身边的人们,起到加大环保的队伍,加大环保范围,以片带面,起到“蝴蝶效应”的作用。通过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为载体,通过第二课堂教学时间、团队活动、竞赛和征文等活动,结合植树节、雷锋日、6.5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进行环境教育。社区环境打扫,到敬老院清理环境卫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自觉性。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每年植树节,大力开展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植树、爱树意识和建设绿色家乡责任感。起到宣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号召全社会减少污染、爱护环境,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实现人与自然相处和谐,就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得经济的一时发展。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好环境保护文章,需从小抓起,从人类的基本素质抓起,学校调就要带头,把环境知识能够普及,多方面提高人们的素质,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