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语文课应该渗透那些素养
语文课应该渗透那些素养
来源:互联网 sk018 | 姚烜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语文课,应该渗透那些素养呢?这是我一直在探索、追寻的。沉淀下来,仔细搜索,仿佛看到一点亮光,匆忙采撷,作为从教二十多年来的一点收获。 传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从狭义的角度看,传统文化主要指文学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关关雎鸠”的诗歌到纵横辟阖的诸子百家,从唐宋“李杜苏辛”的诗词到元代“关马白郑”的戏剧,从明清的“四大名著”到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座座高峰。《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中的每一篇课文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渗透文化传承的内涵。

  在讲文学体裁时,我们不能单一的讲某个体裁,有如上文所述一样,要从源头演绎而来,从质朴清新的诗歌到包罗万象的小说。讲沉郁顿挫的杜甫,一定要讲到忧国忧民的这种精神的传承,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忍辱的司马迁,再到 “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的黄庭坚,这是文化责任的一种传承;讲豪放派大家苏轼,我们要谈到唐朝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的刘禹锡,讲苏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竹杖芒鞋轻胜马”就要讲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文化胸襟的一种传承;讲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我们不能只简单的解释为为民族解放的革命者,要联系到苏东坡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什么才是“风流人物”?是周瑜:“樯橹灰飞烟灭”三分天下雄伟功业、对小乔“初嫁了”(十年夫妻如新婚)的重情重义、“羽扇纶巾”的英发雄姿。是苏轼:对妻子“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的真情、以文臣任兵部尚书时“朝堂定策安边境,鞑虏闻风丧胆肠”的功业、鹅冠高带,须发飘飘气宇非凡的形容。是毛泽东:重掌中共最高权力“欲与天公试比高”雄心、“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情感、昂首向天极目天地的魁伟身体。才华、功业、情感皆为天下杰出者,方能称得上“风流人物”,周瑜、苏轼、毛泽东就是这样的“风流人物”,这是一种文化情感的传承。我们在教学时,要将这些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增加课堂的容量,增添课堂的趣味,挖掘语文的内涵,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训练探究的习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素养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要涉足的空间因而局限,“行万里路”成了无数人的梦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徐霞客的执着、三毛的自由和余秋雨的洒脱,尤其是学习任务很重的学生,教学任务繁多的老师。但是我们能够通过作品了解他人精彩斑斓或凄怆苦难的人生,感悟他人对人生的感悟、追问、评价和思索;我们可以借吴均的小船“从流飘荡”在“千丈见底”的富春江,想象当年郁达夫“神仙侣”的优雅;可以“独立寒秋”心赏(不是欣赏)“鹰击长空”下的“万山红遍”,回答“谁主沉浮”天问;可以体验“茅飞渡江洒江郊,床头屋漏无干处”困窘,感动“安得广厦千万间”济世情怀,可以惊喜着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那种长期的情绪压抑突然获得释放、整日渴盼的事情成为现实时的惊喜!

  品读这些作品,能够极大地扩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以更多的视角思考、品味人生,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倾注情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国帝王成为俘虏,能够像刘禅这样昏庸或者聪明的人不多,李煜醒来后回想“雕栏玉砌应犹在”,愁如春水涌来,他不堪重负,生不如死,以词招来那杯鸩酒;“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衰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是简单的相思之情还是悒悒不得志的“闲愁”;“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十三岁的清照,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流离异乡,无依无靠,这是孤苦之愁、家国之愁、丧亲之愁,弱小的舟子怎能承载得下?只有几千年的文字能帮她暂解伤痛,可是这个伤痛却伤痛了多少文人墨客!

  闲时翻看宋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读来不觉想起年轻时读稼轩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走过少年,早已进入中年的我,被两位词人相似的心境、情感,深深感动,这种魅力,不是辞藻有多华丽,而在于百转千回、真挚动人的情感,在于深藏于文字中饱满、沧桑的经历,我们能否把这些体验、感悟渗透到课堂中,将这种感动传递给学生,进而让学生有意识、有能力主动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共鸣呢?

  放下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抛开知识性太强的教案,深入到文本中,挖掘作者心灵深处,领会触动他们创作的情感,做到了这点,也许,课堂的收获要远远高于这节课训练了多少题目,达到了多少目标吧。 美感素养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称作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语文教育渗透美育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作为美育素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言是承载美、表达美的有效载体,名篇美文就像优美的“文字的音乐” 绚丽的“文字图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远看山有色,近听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在弹奏琵琶,欣赏字画,还是在朗读诗句呢,艺术的美浑然合一,难以分清,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和熏陶。美妙的语言变成动听音乐和清新图画,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除了感受文中的美,我们还要引导并鼓励学生用眼、脑、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积累美的经验,提升感受美的能力。德国有位卢克安的青年,来到中国留学,申请到广西边远山区支教,他的第一节课是这样上的:带领孩子们来到大山脚下,每两人一组,其中一人用布蒙住眼睛,另外一人带着他感受看到的景物,用手摸索花草树木的形状,感受清凉的溪水从脚尖流过,未蒙眼的学生向他描述说见到的蔚蓝的天空,巍峨山脉,飞翔的云雀,描绘梯田纵横,菜花的五彩,追逐的小狗,调皮的野猴倏忽从眼前腾过,小虫在树叶上贪吃,蚂蚁在为家族奔走效劳······,未蒙者描述得活灵活现,蒙眼者听得如醉如痴,孩子们从来没有感受到家乡是这样的美丽、神奇,解开蒙布后,再看熟悉的山水,更加珍惜拥有双眼、拥有家乡的珍贵。回到教室后,卢老师要孩子们把自己的美丽描述,愉快感受写下来,选出最好的句子,编成班歌,谱曲吟唱,“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渗透美育,更要提倡孩子们去发现美的风景,体验美的经历,抒写美的感受,畅谈美的影响!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908/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
汽车工艺与材料《汽车工艺与材料》
《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187/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检测...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杂志,于197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400/T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临床骨科《临床骨科》
《临床骨科》杂志,双月刊,于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
中国信息安全《中国信息安全》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于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898/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报...
百色学院学报《百色学院学报》
《百色学院学报》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355/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区域发...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