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高中化学中创新教育进行概述,并简单指出我国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个方面的内容上,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探究式
众所周知,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而在实验的过程中离不开人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育,其课程改革的主要要求就要在化学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从而改变传统上仅仅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性、创造性、实践性、讨论性和启发性,在保证实现基本教学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意识,让学生利用创新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实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教育。
一、高中化学中创新教育概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遵循思维科学的规律。人的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的,左脑倾向于对抽象材料形成概念、做出判断、用推理的方式进行抽象思维;右脑则通过对形象材料、表象的加工改造进行形象思维。而创造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创造活动是通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通过对创造过程四个阶段的研究结果说明,形象思维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多年来化学教学一直偏重于运用左脑的功能,而忽视了右脑的开发。长期以来在化学教学中对操作性知识,主要是由老师演示实验,理论知识是由课本和老师先入为主地描述给学生,这对右脑的开发和真正学好化学是无太大价值的,从而使化学教学失去了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系统中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的开发学生右脑智力,把两种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会使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学过程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特点
我国在传统教学方式上,针对高中化学教育而言,主要还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在对学生化学知识的传授方面也是依靠课时来实现的,这种依靠课时来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教育是传统教育上一个最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而目前针对新的教育体制改革而言,在对高中化学课堂教育方面,增加了能力、智慧、责任感、适应性、创新性等多方面的教学任务。
(二)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就传统我国高中化学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实性和丰富性缺乏,教学活动较为单一;第二是创新性和创造性较差,在教学思维形式上较为单一,过于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第三是突出了化学教育的应试效果,而无法突出对学生高素质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实践性、探究性以及创新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的体现
(一)培养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的构建,都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对其具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化学作为一种自然科学更是如此。兴趣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创造和创新的基础。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都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实验这种直观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任何知识理论数据或者是图表,都比不上一个对学生而言感到有趣新奇的实验,化学实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比如笔者在做纯氧性质的实验中,将原本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铁放在纯氧里燃烧,结果不但可以燃烧,而且火花四溅,这种实验效果当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也促使了学生去进一步的探究纯氧气体的性质。
(二)重视创新教育中的探究式教学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创新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就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探究——发现——合作”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在探究上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有目的性的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最后需要教师跟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对某种现象或者问题进行探究和调查,培养质疑的精神,同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是很有意义的,高中生首先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一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酸性氧化物以及化合价等方面的知识,预测出SO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然后带领学生到实验室,给予学生适当的化学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利用一系列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如果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实现解决。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上也更为牢固。
(三)注重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往往对于学生实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是安排了学生实验,在实验内容上也仅仅是考试需要的那几种,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实验技能上的不扎实以及实验知识上的薄弱,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观察能力的提高。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实验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验的进行。
一方面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上的培养,教师在试验演示的过程中要重视让学生自己的演练,将学生置于化学实验的主动地位,并且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鼓励,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实验心理以及科学的实验态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实验设计,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参与更是提高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来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 如何学好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
[2] 陈昌平.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