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心理反应。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地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日积月累,学生便会情感丰富,情思细腻,使其人格完善起来。
一、以读为本,激发情感
情感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朗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称为美读,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的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有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文学家苏轼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启发学生进行富有节奏和感情色彩的美读,并品味其情调,领略其精神,激扬起情怀,对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文学的境界大有裨益。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感情和韵味,或慷慨激昂,豪放悲壮;或凄楚哀婉,低沉感伤,以读带讲,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感染熏陶他们,激发他们的情感,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文的教学,可用沉凝,悲壮的语调有表情地朗读这首诗,把学生引入课文意境中,把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汇在一起,师生共同沉浸在作者缅怀爱妻的情感海洋中,这样,就能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品味情感
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时不在强烈地感染着学生。发挥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精力集中在“情感”上。
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身患绝症的妈妈的伟大母爱,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回忆自己母亲关爱自己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母爱的共鸣。“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为了儿女,母亲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老师的母亲也是如此,那是我……”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深深地感染打动着学生,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出一幅幅母亲关爱孩子的动人画面,产生一种深沉而强烈的爱的情感。然后导入课文: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在她生命即将燃尽的日子里,坚定地鼓励自己年轻的、高位截瘫的唯一儿子:‘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期盼儿子能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但在疾病和痛苦的折磨下,她终于熬不住了,匆匆离开了对母亲的病情浑然不知的儿子。儿子对母亲的去世,除了产生深深的愧疚、怀念之情外,更多的是从中得到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经过拼搏,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这时的学生注意力被吸引,心灵受到触动,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做了情感铺垫。
三、把握契机,激发情感。
教材中的某些段落是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高潮,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之处。解读这些段落,要让学生带着感情,融入其中,使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怒同悲同乐,真正能够身临其境,和课文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如《斑羚飞渡》一课,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老羚羊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绝境。其中老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为年轻斑羚架起生命的桥梁,这一悲壮之举是全文的情感高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斑羚的动作、心理及场面描写,让学生为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受到强烈震撼,内心得以触动,情感得以激发。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挖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
在上《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时,在品悟文本以后,为了突破本课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小朋友为了帮助盲婆婆送给了她一只蝈蝈。我知道同学们也曾帮助过别人,谁能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别人的?很多同学都有过帮助别人的体会,有的说自己曾借给别人东西,有的说曾帮助过迷路的小朋友,还有的说自己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这个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回忆前年汶川大地震时,我们每个人都曾伸出过援助之手,还有我们很多同学都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了身患肾病的刘贤璋同学……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们人人都是关爱他人的人。这种“超文本”的处理,营造了情感高潮,大有情韵在胸、绕梁不散之感。这对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如何书写大写的“人”字,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同学们用学过的《我叫足球》中的一句话结束:在给别人带去快乐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是快乐的。我想:也许孩子们当时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每个孩子都理解了这句话。
人类的情感正如大地蕴藏的金矿一样,在后天的开发(启蒙)、提炼(培养)中变成闪闪的金子。“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任何没有动情的语文教学,将是枯燥乏味的,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把情感引入语文课堂,对于净化心灵,完善我们的道德情操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打开学生心扉,唤起学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