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同学们理解高中课程中的一些概念,特总结如下: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3.仅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气体混合为混合物。
4.并非所有的盐均为强电解质。例如:醋酸铅和草酸铵均为弱电解质。
5.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但含有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例如:金属晶体中就含有金属阳离子。
6.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只含离子键。例如:Na2O2、NaOH、NH4NO3等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7.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金属的熔化、离子化合物的熔融等。
8.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放热,活性炭使墨水褪色。
9.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互为同素异形体物质之间的转换(金刚石生成石墨)。
10.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但摩尔体积为22.4L/mol时,不一定为标准状况。
11.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有强氧化性。例如:稀硫酸为非氧化性的酸。
1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另一种元素被还原。例如:在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均为氯元素。
13.难的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易失电子。例如:碳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
14.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被氧化。例如:Fe2+---Fe被还原。
15.有些离子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氧化性。例如:ClO-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氧化性,NO3-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有氧化性,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最强。
16.不一定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例如:H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
17.电子层数多的微粒半径不一定大。例如:锂的原子半径大于氯的原子半径。
18.不一定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例如:O、F无正价。
19.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间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在AlCl3中氯元素和铝元素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20.反应条件为高温或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而常温下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为放热反应。例如:铝热反应条件为高温,但是放热反应。Ba(OH)2晶体和NH4Cl在常温下反应,但是吸热反应。
21.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不一定减小,而生成物浓度不一定增大。例如:
N2+3H22NH3 如果增大N2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反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N2浓度大于原平衡状态。若及时分离出氨气,平衡向正反应反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氨气浓度小于原平衡状态。
22.体系压强增大,平衡不一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例如: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向已达平衡的体系中通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23.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例如:在100℃时,PH=7的溶液呈碱性。
24.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因为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只与离子浓度有关。
25.在原电池中,不一定活泼金属一定做负极。例如:两极材料为Fe和Cu,电解质溶液为浓HNO3,负极为Cu而不是Fe;两极材料为Al和Mg,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负极为Al而不是Mg。
26.活泼金属不一定能把不活泼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例如:Na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
2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醛类物质。例如: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28.不一定用剩的药品都可以丢弃。例如:Na、K、白磷需要放回原瓶,Na2O2需回收。
29.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例如: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30.加热浓缩盐溶液不一定得到该盐固体。例如:加热浓缩FeCl3溶液、AlCl3溶液,蒸干灼烧得到Fe2O3、Al2O3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