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高中教学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意图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化学成绩和提高学生素质二者的关系,成为摆在高三化学第一线的老师面前的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根据当前高三教学的实际以及自己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的体会,谈一点浅见。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一般情况是:高三阶段基本上是把高一、高二学过的基本知识重复一遍,教师即带领学生在“题海”中“漫游”,很多学生仅在高三一年的时间内做上万个题目(包括选择、填空、计算,以每天30题计),大多数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题外,根本无时间做有选择的、针对自己实际的自由复习,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智力、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使考上大学也很难适应大学学习的要求,进而毕业后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造成上述现象主要是片面追求“高分”忽视素质教育的结果。例如,很多高三教师面对各地纷至沓来的复习题,不敢做大胆的取舍,惟恐删掉的题目就是高考做要考的题目,而讲解时由于题目太多,难以抓一题带多题,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只能做一个会一个,甚至这一个几天后也会印象全无,而当教师发现学生如此“差”的记性时,往往变本加厉地要求学生做更多的题目,造成学生“忘性”更差,如此恶性循环。教师得出的结论是“学生一年不如一年”,学生感觉是“高三复习真是枯燥”;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高中化学知识比较零散,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归纳了一些知识系统和规律,这些归纳总结本身是好的,但有些教师太“热中”于这些规律,不管是自然存在的,还是人为“编造的”句句不离规律,节节背诵规律,结果,一来学生因为规律太多而无法掌握,无法应用,同时,由于规律太多,必然忽视化学学科中“主”规律的掌握,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在高考复习中死记硬背“规律”和“题海”战术,在前些年的高考中虽可出现一些低能但高分的学生,但近几年的高考中已可明显看出这些方法已行不通,因为从高考成绩显示,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不但低分,而且低能。
由于为考试而教学而学习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不能从平日的学习中获得科学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也不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题海”的压力下厌学和焦虑情绪增加,在高考中无法以稳定的心理状态参与,应有的水平得不到发挥。
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应该是在高考复习中及早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高考试题考查的学生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科学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素质,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教师应认真研究高考说明,并能和学生一起分析,通过分析高考说明,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高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经过对高考说明的分析,不仅教师自己知道那些知识是高考必须理解掌握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在基础年级的知识水平找出自己的缺漏和薄弱环节,有利于有的放矢的教与学。二是科学规范,对于科学概念的应用必须严格,不能任意地自造新名词;对一些科学规律必须牢牢掌握,如质量守恒定律必须熟记会用,因为化学科中,除了基本概念的计算外,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几乎可以解决一切计算题;对于一些经验规律的应用要慎重,因为经验规律通常都是在一定情况下才适应的。例如PH(混)=PH(小)+0.3,但如果两种溶液的PH值之差小于2,就不能如此计算,这里不是说经验规律不能用,而是必须讲清使用范围;有些可以推导得出的规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给予推导,对于一些利用高中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非要记住不可,例如:将PH值为3的HCl溶液和PH值为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判断混合液的PH值,有些同学认为CH3COOH溶液中加HCl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有些认为CH3COOH溶液被另一种溶液稀释,CH3COOH的电离度增大,实际上两种考虑方法都是片面的,待以后学了平衡常数以后,很易知道,溶液的PH值仍为3,此类问题在高三复习中应予避免。 能力素质: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选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考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以期将来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是其基本任务。在高三复习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达此目的,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尤其是历年高考题或其改编形式)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适量而非过量的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近几年的高考中还可发现学生的一个严重的能力缺陷—一语言表达能力太差,尤其是在答简答题时,学生心里虽然明白,但就是不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致使很多同学简答题得分很低,甚至不得分,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依托,就无法适应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考生在考场上更是如此,有不少考生在考场上把本来已熟悉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平时熟练掌握的技能不会运用,就是由于在紧张气氛中心理状态不稳定的表现,因此必须在平日复习中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㈠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正确对待简单题和难题,要知道简单题对大家都简单,难题也一样,对易得之分要力争全得到,难得之分要力争多得分。
㈡告诉学生最难题不一定在最后,遇到难题首先在心理上要沉住气,经过认真思索后发现确是一时不能解决的,不妨放在最后再解。
㈢要正确对待遇到过的题目,尤其是第Ⅱ卷中遇到的题目,高考题和平日做过的题目条件和要求可能不一样,若考场上考生只去回顾老师当时讲过的内容,结果总是和面前的题目联系不上,这样考生的心理更加紧张,反而影响考生思维能力的发挥。可见,在高考中似曾相识的题目必须放下包袱,独立思考,不能被以前的题目阻碍思维的发挥。
综上所述,要想在高考中使学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高三阶段复习必须跳出“题海”,突出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