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浅谈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及其对国画教学的启示
浅谈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及其对国画教学的启示
来源:互联网 sk005 | 周国胜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齐白石在与胡佩衡等人论画时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对白石老人这则画论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不揣谫陋,拟从形似与神似、主观与客观、有法与无法之间的关系谈谈粗浅的理解,以及它对当下高中国画教学的启示。
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这则画论中的“似”,是指形似(形象像),“不似”是指神似(精神像);那么,“似”与“不似”的关系就成了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而形似与神似,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一般认为形似是神似的基础,神似是形似的灵魂,要求以“形”写“神”,且颇有重神轻形的倾向。如苏轼有两句论画名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离形得神等论点。当然,也有形神并重,颇能阐发二者辨证关系的论述,如笪重光的“真境逼而神境生”等观点。关于形、神内部构成成分及其关系,李泽厚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就有精辟的阐述(见其《美学论集》之《“意境”杂谈》及《以“形”写“神”》)。
白石翁指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仍是要求形神兼备,不能脱离客观物象基本的形似,但又不能死于形似,而要由形似上升至神似。因为,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已不再是现实生活里纯粹的某一原本客观物象,而是经过了艺术家的提炼、概括,蕴含了某类客观物象的本质特征(也就是所谓的“神”,所谓的“艺术真实”),成为审美意象。这里的“太似”,指的正是拘泥于生活表面的“真实”;所谓“不似”,指的是歪曲生活的“虚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要求的恰恰是要艺术家不能局限于生活局部的真实,不要机械抄录生活琐事细节,而要高瞻远瞩地把握生活的趋势,洞幽烛微地开掘生活的底蕴,通过个别、独特的审美意象,展示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参见《美学基本原理》2002年8月上海人民第三版)。这样,就能通过绘画艺术作品的有限意境(意象的组合——意象群)展现出生活的无限神韵,才能极大地拓宽作品的审美空间。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形似”,要求不能脱离客观物象的基本形象;“神似”,要求抓住客观物象的内在本质特征。这,都属于客观方面。然而,正如板桥先生所言,“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画面里的审美意象,已然浸染了艺术家的情趣、理思、鲜明的艺术个性、旺盛的生命力、深沉的生活感悟及人生体验,客观物象已经“人化”——人情化,这样,才能鲜活地站立起画面背后的作者那个人。这是主观方面。主客观两方面水乳交融,物我为一,密不可分,却又以“神”统“形”,“神”为主宰。如此,作品才会气韵生动,才有象外之致、味外之旨,才会韵味悠远,令人回味不尽,从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其实,这里深刻地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及主体投射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把客观世界与思维主体对立起来,不以外部事物及其客观性质作为思维对象,而是从内在的主体意识出发,按照主体意识的评价和取向,赋予世界以某种意义。正如庄子所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自然界并不是作为认识的对象,而是转化为人的内部存在。所谓“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即是说,世界内在于人而存在,人的心灵中内涵着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这种主客统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合一)的主体思维方式,很自然地将主观理念和情感投射到自然界,使自然界具有人的特点(参见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2008年1月复旦第二版)。
有法与无法的关系
要想以“形”写“神”,做到“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离不开“法”,即技巧。绘画,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艺术,技法的扎实训练必不可少;而技法,也只有在反复临摹经典作品、不断写生的过程中求其“形似”,才能掌握;只有掌握了纯熟的国画技法,才能在绘画过程中从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实现从有法到无法的飞跃,真正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也才能够做到以“形”写“神”,离形得似,遗貌取神。
对当下高中国画教学的启示
  1. 夯实基础,狠抓基本功训练,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国画技法,才能谈得上“似与不似”。
  2. 强调学生内心微妙的感受感觉,无论是临摹还是写生,都应如此。范曾,真不愧是国画大师,他率众弟子在黄山写生,就告诫说,先别急着画,而要先静心感受,那连绵青翠的群峰,那缭绕氤氲的云雾......
  3. 多读书,增强文化素养。严羽在《沧浪诗话》云:“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
  4. 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学诗如此,学画亦然。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公报《焦作市人民政府公报》
《焦作市人民政府公报》(双月刊)创刊于2002,由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的公报。 《焦作市人民政府公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奋斗《奋斗》
《奋斗》杂志,半月刊,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员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
中华养生保健《中华养生保健》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月刊,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理工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承蒙全国各地专家学者...
测绘地理信息《测绘地理信息》
《测绘地理信息》杂志,于197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840/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纬点...
公共财政研究《公共财政研究》
《公共财政研究》杂志,双月刊,于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主办的...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