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但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做人、做事的指导者、引路人,是学生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其言行、举动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作为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对象,他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不仅是单一地传授所教学科知识,而且还应从多方面、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教育。因此,任课教师在努力钻研、提高教学业务、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艺术的基础上,还应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将创新思维方式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这里,笔者仅从以下三点作以简要阐述。
一、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任课教师是学校中接触学生最多的人,也是影响学生最多、最大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小小的表情,对学生的影响都显得非常重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他不但强调了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立教的重要性,而且明确指出了教师要求学生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自身必须首先遵守和执行的示范榜样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只有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示范、教育着学生,让学生看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其产生的巨大影响,才能使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老师为榜样,并产生对照、激励自己的心理。
如果你要求学生注意仪容仪表,那么你就要衣着素雅整洁、和体入时、朴素大方;你要求学生语言文明,那么你在与学生谈话时就应用要亲切、诚恳、文明、健康的语言;你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那么你就应时时、处处留意周围的环境,看到纸屑、废弃物等,就应捡起丢进垃圾桶,校园的花草树木被风吹倒、刮歪了,就应去扶植一下;你要求学生书写工整,那么你在上课板书或批改作业时,就要把字写的规范……,用这些无言、细微的身教事例来教育学生。老师在各方面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然会给学生一种敬佩感,从而感染和带动学生树立做人、做事的榜样。
二、树立尊重学生的意识
“尊重”是思想观念深处对每一个生命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学生的思想虽然不成熟,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不满足只是被爱、被保护,他们更渴求一种尊重和理解。尊重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虽然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但他们接受的教育影响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任何学生都具有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的心理需求。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个体意识的增强,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荣誉感也增强了,他们不再把自己看做是小孩,在他们眼里,大人做的事情他们同样想做、能做,其独立性、自主性也在逐步在加强,他们大多思维灵敏,思想活跃,上进心切,自尊心强。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首先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尊重信任学生的理论依据。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适宜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懂得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尊重学生不但能促进师生间的心理交融,能使学生成为教师的知心人,能打开心灵的门窗说心里话,还能使教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有助于进行“长善救失”,进而有针对性地尊重学生。
三、树立真挚的师爱之情
师爱,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讲,可以说是一个长久永恒的话题,它博大而纯洁,蕴含着对社会的责任和对未来的期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爱是任课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道德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在“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一个班内几十名学生,尽管他们的个性、习惯、爱好、学习程度等都不尽相同,甚至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但他们同样有着美好的未来,有着真、善、美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意识,同样有着灵活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求异思维的特性。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任课教师都应从各种角度去观察和发现学生的自我,谅解他们的失误、包容他们的不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用师爱激励学生,让自卑者自尊、悲观者乐观、冷漠者热情,让师爱这种外部心理环境的情感因素对每个学生产生出长期的影响,最终转化为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进步的内部动力,用自身广博而持久的师爱,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和睦的成长氛围,使这种氛围像一块肥沃的沃土一样成为学生体现自我价值、展现自我创造力的最佳土壤。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样爱是深沉的,它付诸实施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学生需要任课教师赤诚、真挚的关爱,任课教师只有理解学生,用其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关心学生,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情谊,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并产生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任课教师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探索教学规律,端正自身形象,处处以身作则,本着师生之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成长氛围,并让激励、赏识的阳光照耀和温暖到每个学生身心,自己的教学就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