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临床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医学院校学生从学校迈入工作岗位的桥梁课程,是基础医学教学的延伸,是不同教学形式的转换点,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临床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骨科教学内容繁多、概念抽象、专业性强而复杂、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快,因此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学习较为被动,积极性不高。为了搞好骨科临床实习教学,我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落实制度,强调基本操作训练和基础理论学习,建立有效的临床实习考试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1 领导重视是搞好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保证,我院分管教学院长和科教科加强对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全面领导和管理,骨科教学中心成立临床实习教学组,组内分工明确,教学中心主任担任总负责人,负责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教学秘书负责教学工作的具体协调和安排。全科医生及部分高年资研究生为带教老师,其中教授、副教授定期讲授专科疾病的进展;讲师及高年资研究生负责讲授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主管技师负责讲授石膏托的具体操作及临床应用等。
2 强调骨科基本操作训练和基础理论的学习
实习学生进入临床后,首先通过问病史、查体、写大病历等熟悉病情,同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作出初步诊断,提出初步治疗方案。实习学生每周必须完成一份大病历,由带教老师进行分析讲评,对不恰当或错误之处作相应修改,使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自己在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分析能力的不足。对于实习学生提出的教科书上没有的问题,可以进行讨论或详细回答。由于目前医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滞后的问题, 课本受篇幅所限以及规范化的要求,很难把一些新理论、新方法表达出来,虽然教科书的每一版修改都加入一些新名词,但仍不足以传达最新的信息,相反,由于没有适当的解释,学生可能产生更多的疑惑
[1]。因此要求带教老师在带教时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在带教中强化实用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并补充相关的骨科领域的新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抓好学生三基训练的同时,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新理论新技术。
3 帮助实习生建立正确、科学的临床思维
临床医学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是指导医师诊断治疗疾病的不可或缺的素质。在与病人接触、询问病史和体检中,医师头脑里产生知觉和表象,形成诊断假说,之后通过体征、实验检查等,印证或推翻该假说,这一过程由浅入深,符合认识论的规律
[2]。带教教师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指导实习生掌握建立诊断的一般原则。即首先是根据发病率选择诊断的原则,提出诊断时优先考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是诊断一元化原则,力争用一个诊断解释病人身上全部症状和体征,同时避免生搬硬扯,牵强附会。比如一名慢性腰痛患者,首先指导实习生有效地搜集病史,进而查体,根据这些资料,提出初步的诊断、鉴别诊断意见,在常见病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中寻找方向,但要留心其他疾病的蛛丝马迹,进而再通过影像学检查等确立诊断。尤其要克服初学者拿书套病的方法,教他们从患者整体出发,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不断提升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3]。在为患者提出治疗方案时,教师更要指导实习生学会从治疗原则、病人人文社会因素等多方面考虑问题。某种疾病,一般教科书都会提出一系列治疗措施,实习生并不缺乏对此的一般了解,但最缺乏的是到底该怎么办的选择方法。这个时刻,教师要引导实习生遵循非手术治疗到手术治疗及有限手术的原则,时时提醒他们克服为手术而手术的观念。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大多数的患者首诊后,要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比如卧床、理疗等,而不是开刀。一个舞蹈演员发生移位的锁骨骨折,也不能简单地满足部分移位,可以接受石膏固定的治疗方案,而要引导实习生结合其职业特殊需求,尽量达到解剖复位、保持良好外观的目的。通过有限的病例,在骨科教学中拓展实习生全面、科学的临床诊断治疗思维。应教育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中,想为患者所想,急为患者所急,一切以伤病员为中心,态度严肃,作风严谨,服务热忱,解释耐心,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互相帮助,最终达到教学互长的目的
[4]。
4 培养学生的读片能力
骨科学与影像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种骨折、脱位的诊断及术后效果的评估均少不了影像学知识。在带教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片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直观影像引导下,接受能力得到加强,又便于理解和记忆,其教学效果显然要比单纯理论教学理想
[5]。在阅片过程中,不能仅看到骨折,要养成全面分析能力,掌握看片的顺序,如:腰椎摄片,不仅要看椎体有无变形,还要看腰大肌阴影是否正常等,并把读片放在最后阶段,在未询问病史及严格体格检查前,不提倡仅靠X线片就下诊断,要结合解剖学的知识,完整的阅读X光片,不懂的问题,需要将其他的诸如CT、核磁等资料放在一起研究、讨论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5 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搞好临床教学的有效手段
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床边教学为基本教学模式,着重日常临床带教,按教学大钢要求由带教主治医师负责;切实抓好教学查房,即小组课的教学,以实习组为单位,讲课教员为主治医师。要做到:提前通知,预先温习,围绕中心,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以保证突出重点;注重组织大组讨论,由教学组负责,教学助理组织,复习巩固重点和难点,激发学员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实习时间一半时进行科室内部专业组间调整一次,以便增加接触不同病人的机会;增加门诊见习,可以弥补病房里病种相对单一的缺憾,见识常见病;要求每一位实习学员参加急诊加强班,初进外科的学员,由带教教员带领1周,熟悉情况后,轮流排班,每晚加强2小时,增加动手机会。非创伤组的学员,组织值班参加创伤组急诊手术。要求学员尽量参加本组平诊手术,如因手术人员限制,配发手术室参观证,进入手术室观摩手术,增加感性认识。两周一次进行教学手术现场实况转播;要求所有学员必须参加每天的全科早交班和星期五上午的科主任查房;鼓励参加科室举办的讲座,尽管由教授、副教授负责讲授的讲座,主要对象为本院医生、进修生、研究生,部分内容仍要鼓励实习学员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员参加,以利与拓展视野。
6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是其职业道德的要求, 医德主要是指从事医疗活动中行为人的道德,古人云: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医德的基本原则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此,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在临床实习阶段也较为重要,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要严格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思想,关心患者的生活,尊重患者的隐私,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做到真诚待人,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为患者着想,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带教,让实习学生知晓医务工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医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应该义不容辞地抢救病人的生命,其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病人的治疗与健康,因此必须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处理好医患关系对一个即将走上医疗岗位的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医学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医疗技术在不断革新提高,因此需要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三要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医疗活动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患者的诊治需要及时认真指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多科室、多方面的配合,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势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带教老师在教学中若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还要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不仅要组织实习学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还要严格规范其医疗行为,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或避免医疗中的差错和事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