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现在的家长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家长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赏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其实,家长要倒过来,跳出去想问题,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
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望子成龙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
有一项试验是这样的,只在认为错误时说“不是,不对”,正确的时候什么也不说。从该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问题简单时,只说“不是,不对”的学生的成绩好;反之,做难题时,只说“是的,是这样”的学生的成绩好。
这个试验说明,孩子做难题时,与其指出错误,不如让其确认正确的部分,这样会使孩子的大脑运转更加顺畅。在做难题时,学生本来已经失去了信心,还指出错误并穷追猛打是不明智的。大人宁可只让他承认正确的,按照正确的方向去思考,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评价,对孩子树立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孩子的经验是很有限的,他的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讨人喜欢并具有一定的能力,那他就会勇往直前,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我们要用微笑和赞许的话来鼓励孩子。
孩子做风筝,却总也做不好,你对他说:“你能做好,再做一遍怎么样?”却不要责怪他:“你为什么总干不好?”因为你认为他干不成,他也许就真的什么也干不成了。只有在你的鼓励下,风筝才会伴随着孩子的欢笑飞上天空。
而现在有些家长,就怕孩子翘尾巴,教育孩子时第一句话往往是:“妈妈不得不承认,你的优点还是有一点点,但是……”
一个“但是”,后面全是缺点,滔滔不绝,仿佛在介绍系列产品,潜台词就是“太糟了”,除了对的那一点点。孩子一听这种话,情感闸门全关。不怪孩子嫌父母唠叨,孩子此时的生命处于封闭状态,就像小乌龟一下把头缩了回去,刀枪不入。家长的千言万语只能化做耳旁风。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孩子上学后,家长开始怀疑孩子,认为孩子不行,目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
一些家长说:“如果没有什么好赞扬的,叫我怎么赞扬呢?那不是很虚伪吗?”实际上,孩子有没有可赞扬的,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没有一个孩子每天都表现很坏,只是家长是否能够积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
教育学家认为,赞扬和批评的比例保持在表扬占80%一90%,批评占10%一20%为好。但是,不幸的是,目前许多家庭里,这个比例正好倒过来,是80%以上的批评和20%以下的赞扬。结果导致孩子的自我观念不良发展,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对事物产生“那有什么用”的自暴自弃的态度,于是他在学校的功课和同学关系上的都表现不好。形成恶性循环,越
受批评,自我观念越差。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会使他努力向上。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父亲就深知个中巧妙,据说他陪弗洛伊德洗澡的时候,总是对他说:“你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从小就这样不停地暗示他。
赞美孩子,能鼓励孩子去努力,也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鼓励也是一种赞美,是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地鼓励,这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应当持续不断、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自信JL\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没有鼓励,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没有鼓励,就有可能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在生活中,父母往往会忽视这一行为,经常忘记鼓励,轻视鼓励,甚至从来不认为它有多么重要。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教育更多的是训导与惩罚,而鼓励是什么,他们却不知道。
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赞美孩子,会使他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赞美孩子,会使孩子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