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 要:中等职业技学校会计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学生、面向实际、面向未来开展教学工作,面向实际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办学水平;必须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更新会计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措施,进一步做好会计教学工作。
关键词:会计 实践教学 会计教学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的设置不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些会计课程的开设,已经大大超越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初中毕业生,年纪小,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课程设置呆板,模式长期不变,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社会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导致的结果是课程开是开设了,但学生学无所获,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教学手段和方式相对滞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在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相对滞后,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够,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实验室与实践基地,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注重职业教育,却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不齐全,仿真效果不佳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模拟实验实训是会计实践性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目前一般学校这方面的设施都比较薄弱,起不到仿真效果。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可采取的相关策略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会计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讲清楚会计概念内部的联系,会计理论的科学意义,会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习会计要自觉培养“应用意识”。在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要做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有机结合,会计实践教学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中要形成科学严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完备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有这样系统的学习,才能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会计学科作为现代科学中一门应用学科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性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迫切需要我们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吸收我国会计教育的经验,借鉴国际会计教学内容,形成我国的会计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为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这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会计知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金融贸易、市场营销、审计、法律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构成。会计学科职业的教学内容现代化,是对课程体系而言。对会计基础应当在内容上、观点、语言上进行现代化教学,为后续课程的现代化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三)、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学中做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而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出去后马上就能上岗操作,也必须让他在学校就已能做、会做。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情况,让学生从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会学。
(四)、高度重视实训教学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可能不如普通中学的学生,但动手能力一定要多加锻炼,使学生毕业就能很快“顶岗”,这也是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开设的目的。在开设理论课的基础上,必须同时要求进行实训。因此学校应该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训”的教育观念。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会计实训室,既有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又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再次,应该为实训室配备专门的实训人员。同时,为了保证会计实训的正常进行和实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该有相应的会计实训经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合格会计人才。
总之,在会计课教学中,应该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让学生刻苦钻研、不断探索、认真设计选用案例,并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