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民的教育,贯穿一生的终生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创新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和手段来实现,就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我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的:巧妙设悬,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更新教学观念,给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条件,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成功”机会,体验参与创新;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参与热情;创设情景,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经过探索,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更新观念 主动参与 创新意识
“主动参与与创新意识培养”浅析
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民的教育,贯穿一生的终生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在新世纪中国在世界上占有一个什么地位,关键是人的素质,其核心是国民的创新精神。因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进步和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成为了现在教育的重点。创新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和手段来实现,就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我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与创新呢?下面是我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巧妙设悬,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向揭开秘密问题的意识。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制做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分别把各角的度数标上。)老师得意自信的说:“我不用量出你们手中三角形的每个角,只要你告诉我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定能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不信就开始吧!结果学生一一报出,老师一一答对,可神奇了。这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三角形内角度数有什么规律?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二、更新教学观念,给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条件,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老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真正有杜威的讲授者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表现自己的机会,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1、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
创新总是和自主参与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也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推导”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推出圆面积,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们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已学过的面积公式,求出圆的面积。显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条件,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2、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时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他是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群体协作交流的一种形式,它能有效的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作合作,有利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三、创设“成功”机会,体验参与创新。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及其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不幸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快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的题目,情绪高涨。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在整个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主动参与,创新的意识。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参与热情。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设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学习创新思维的保障。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力开发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识领域,处级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那怎样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呢?重在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也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共鸣,总而,产生主动参与的创新热情。
五、创设情景,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舞台。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知的活动或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知识。学习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并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情景,为他们“搭建”一个生活“舞台”,为学生提供经历实践的机会,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激情地展示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
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把课堂创设成小卖部的场景,让学生上台卖货,在讨价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正堂课的教学内容融入活动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