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班级工作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开展,这种良好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整体效能。
关键词:和谐 促进 建立 信任 理解
真诚是消除师生间隔阂的密码,爱与谅解是贴近心灵的力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会具有更大的心理相容性,双方的相互作用会更加积极主动。这样班级工作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开展。那么,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让微笑常挂脸上。微笑是对学生的关怀和信任,微笑显示出民主和宽容,微笑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和谐、健康的环境。微笑,是一种自然的美,一种给人无穷力量的源泉,一种让人充满激情,充满自信,用来鼓励别人奋发向上的“武器”
一次,我在改学生日记时,发现这样几句话:“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多么令人向往啊!不知道我们老师的脸上什么时候也会露出这样甜美的微笑。”“隔壁班上的老师总是笑眯眯的,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老那么严肃?”这简短的几句话,给了我一个启示:学生渴望老师的微笑,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微笑。
二、言传身教, 身体力行,使学生拆除对老师的心理防线,取得学生的信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无不感染、影响着学生。因此,身体力行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实践证明,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应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比如:刚开学时我班的学生值日工作不认真,清洁区、教室打扫不到位,针对这一现象,我每天早、中、晚跟随值日生一起打扫、擦洗,并给他们指点打扫的技巧。班级卫生成绩提高了,打扫时间缩短了,同学们和我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就是身体力行的功效。
三、 进行师生角色换位,以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和理解。
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交换彼此充当的不同角色,来了解对方的思想特点,行为特征,在增进双方彼此了解中消除差异,互补互动,增加双方的和谐与协调.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一方面要常想到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记得有一次,我班的王刚同学,周六悄悄跑到他二爷家,拿走了200元人民币,没过两天,他二爷就到学校反映了情况,当时我很是气愤,因为这个孩子屡教不改。当把他叫到办公室,看着他那种表情,我无以言对,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求助全班同学。班上的学生听了王刚的讲述后,集体商量,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让他把钱原数退还,并选派学生帮扶,让他短时间内改掉这个坏习惯。王刚很是感激,泣不成声当师生面表决心:今后,我一定不再做对不起大家的事,请你们相信。
四、与学生“闲”谈,促进师生间的默契,从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我把与学生“闲”谈作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处处平等对待的基础之上。在与学生进行“闲”谈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采用他说我听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里动向,适当的时候提些建议,千万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来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且班主任要尽力保守学生的"秘密"。因这些"秘密"的内容可能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故不可张扬,否则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师生间的友好关系。事实证明,班主任只要能持之以恒地与学生进行“闲”谈,就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五、注重批评的技巧,使学生与老师的心贴得更近,连得更紧。
批评是班级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批评的难处常常不在于内容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为达到既教育好学生,又不伤害师生间的感情的目的。我们应注重批评的技巧。
1、整体进行教育。当班上出现某种不良的现象需进行整体教育时,最好是只谈现象,不点名批评。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充分分析其利弊,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如:这学期刚开始时我班自习课纪律较差,整顿几次后效果都不太好,于是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不记名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赞同上自习课可以讲话。对此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讨论,与学生们共同分析其利弊,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严重性。之后我班自习课纪律大为改观。
2、个别进行批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把老师的肯定看作一种精神需要,一种上进的动力。我们应力求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具体方法有:第一,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闲”谈等形式,悄悄地批评教育学生。第二,不在家长面前痛陈学生的不足之处。面对学生家长,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紧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也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相处变得水乳交融般亲密。有一次,我们班一位男同学晚自习后和其他班学生一起进网吧,张某的父亲得知情况后,怒气冲冲地来到教室把他拉到楼梯口,痛斥他不珍惜自己,结交不良朋友,就在他高高地扬起手那一刻,我闻讯赶到,拉住了他父亲,并在其家长面前充分肯定这个学生天资聪颖、乐于助人、等优点,然后把他们请到办公室,一同商定教育方案。这给他的触动很大,使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家长、老师对他的一片苦心和关爱。从此以后他有了明显进步。
总之,教师应当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整体效能。因此,在新时期从事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就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值得关注的。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读本》
2、《班主任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