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有效地开展,成为摆在每个一线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的。在目前的《科学》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深感《科学》科目教学的不容易,深知《科学》教育教学的艰难与困域。现对本人在《科学》科目的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做一梳理与反思。
一、对待《科学》学科的观念滞后
《科学》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非常有益的学科。但是现在有些教师(包括本人及学校某些领导在内),对此学科都当作传统中的副科目对待,导致诸多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中都有不严格、不规范、不认真对待的态度,也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科学》此科目的马虎应付态度。同时也致使学校对《科学》教育教学管理不到位,从而造成学生整体素质的缺陷。科学教学颇值得教育工作者与各级领导的热切关注、支持与帮助。各学校要反思落实新课程的制度是否健立健全,制定的制度教师是否真正落实执行了,落实的程度如何,否存在有管理空挡,是否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各学校各教师是否尚存在马虎应付的心理,如何处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等等。这都是需要认真、踏实、严肃对待,否则实施新课改就是空话一句,一切都是假工假做假应付假态度!上面检查课表上有,课在上,检查过了一切又恢复成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老样子。总之,教师的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要彻底、彻底的改变。
二、理念欠缺
国家对各课程的改革已实施8年,可以说国家各教育培训部门每年都进行了相关的各学科的课程项目的有计划的有系列的教育培训。但培训后教学理念的渗透与培训时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实话实说,现在我们的诸多教师还都是被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旧观念束缚着,承担着来自社会上追求学习成绩的压力,在小学都是把语文、数学当作主科目看待,其他的都是副科目。在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的培训时,也存在着这样的偏科严重心理,特别是某些学校的主管领导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偏科心理,致使在接受这样的“副科”教育培训时,教师马虎应付,甚至有些学校领导明知有这样的相关的“副科目”的教育培训,而没有派相关“副”科目的教师去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导致了教师在进行这样的“副”科目的教育教学中,观念难改,理念缺乏,教改无果,教育无望。譬如,某些教师在上《科学》的课时,只是把课文念一遍,学生在下面听一下就算了事,至于其相关的实验、活动或某种探索,一句话“学校的条件有限”就把本来是非常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情给搪塞过去了。还有更甚者的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上课时,直接把本该是由学生课中或是课后去认真思考、探讨、交流或查询来解决的时事知识、地理基础常识或是政治常识等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致使学生都有了不爱思考、不想探讨,不善交流等的不良习惯。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性思维、独特的思考等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培养。这样学生就习惯了“饭来张口,衣到伸手”,于是,教师教得多“死”,学生也就学得多“死”。另外,尚有部分年级的《科学》的任教教师,对所教学科只是蜻蜓点水般地随便选了部分内容来教教而已,当然这也可能与学校安排的《科学》科目节数太少的原因有关(有的一周只一节),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不知“天南地北”,学生得到的只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科学知识,怎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怎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怎能促进新形势新课改“更上一层楼”,跨上新台阶。
因此,可以这样说,作为新时期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有责任认真学习新知识与新的课改理念,彻底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束缚,用新理念、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素养。同时,在工作中要有认真、负责、踏实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新课改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 资源缺乏
农村乡镇小学,特别是边远偏僻的农村小学,在各年级的《科学》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严重缺乏,仪器种类不全,数量不足,质量不优,在教学中有许多都涉及到实验、活动无法进行。需要上网查询才能解决的各种问题,教师只能照书读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的一笔带过,把教学内容应付完毕就算“万事大吉”了。于是都形成了领导不重视,教师不认真,学生不积极的恶的连锁反应,造成了设了科目而又不重视科目的不良局面,耽误了学生的智力、能力等培养,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同时,也剥弱了教师的教学锐气与消退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
四、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1.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认真落实新课程关键在教师,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今天,认真贯彻落实科学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而科学课正好是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好课堂,孩子们通过质疑,提问,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即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孩子的发展不是只需要语文、数学,其实孩子感兴趣的还是能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课堂,认真落实科学课教学,是新课改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强调的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当前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教师除了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处,还要及时更新自己,不然那桶水恐怕不但没有用,而且要腐烂发臭了。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是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学科的只是综合性强。科学教师要不断地吸取这些新知识,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拥有更加精练的、具有丰富营养的、高质量的“水”。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3. 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我们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4. 学会反思,做研究型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如我们要改善一个困境,解决一个问题,弥补一个缺失,或想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教育经验的表达与分享,理论的指导和实践反思,使自己的研究不断提高,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