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但包括道德教育,还涵盖了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还有利于学生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影响他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不仅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中学生系统传播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而且还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活动来训练中学生某些特定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信仰。此时对它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思想品德教育的先决条件
人的德、智、体、美、劳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道德可以促进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那么,教师作为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育者,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教育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探索提高班级德育工作实效性、深化德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实践的锻炼,通过道德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让学生以此来支配和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使其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得到陶冶和巩固,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好的情景创造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精神文明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思想品德教育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另外,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首先应当遵纪守法,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更要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纪律。其次,要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形成
道德情感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愿望和事物及优美的环境来感染和教育人的一种方法,也是实现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部条件,通常表现在人们对道德现象、道德义务、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喜好、善恶等情绪。如果一个人一旦良好的道德情感形成,必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力量驱使其主体完成道德行为。反之,如果一个人麻木不仁、是非不分,没有强烈的道德情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自觉坚定的道德行为。由此可见,良好的道德情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内驱动力。当今,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处于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强,富于理想,但他们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道德的影响。如果不从中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思想品德教育,难免会造成个别学生以后人生成长的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甚至酿成老师、家人以及社会不愿看到的惨痛悲剧。如:近日,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打人事件,被各大媒体和网络介质疯传,李天一的特殊家庭背景与不一般的富足生活,使他不懂得宽容和感恩,不知道勤勉与节约,过于自我散漫和奢侈,过度追求所谓“个性张扬”,而对待别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心理感受相当冷漠,甚至疯狂到为寻求刺激而漠视别人的安全和生命。其中原委详实自不必赘述,但这一事件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却不得不让人深思。再如,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撞人并刺死伤者案,经媒体披露后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纵观对药家鑫家庭背景的追问,以及对他成长过程、性格形成的了解,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沉痛的自我警示。药家鑫留给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疼痛,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和反思。因此,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孩子从中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思想品德教育的效应影响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接受品德教育影响的过程是在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中学生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在交往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能力基础,有选择地将外在影响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符合教育目的和学生特点的各种教育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在于通过外在的教育,引发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经过学生的认识和实践,把一个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学生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能够独立自主地接人待物的社会成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在了解每个学生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兴趣、爱好与擅长、不足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的善于引导、因材施教。并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目的的需求,确定教材的组织形式、授课的类型、授课的展开方式和进程,明确每一堂课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应达成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把中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这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总之,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者,其工作对象是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言传身教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只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才能以其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把孩子塑造成健康活泼,蓬勃向上的社会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