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特点、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职业教育教学的技能要求、计算机专业课特点等,简述了 “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与创设任务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并以简单的教学实例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技能要求
一、情况分析
(一)中职学生情况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家普遍都会这样认为: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学习积极性偏低。但是在这几年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中,我却发现中职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虽然他们在学习语、数、英等传统理论课的时候表现并不那么好,但是在学习一些技能专业课的时候却展示了很强的动手能力。例如计算机的动画设计flash、图象处理Photoshop等学科,他们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甚至还能创作出很富创意的作品。这几年,我辅导的flash竞赛小组的学生,在学习flash方面的能力就非常好,连续三年都有学生在参加市flash竞赛中获奖。
(二)教育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目标要求上,我觉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应该有别于普通高中,不能像普高那样要求中职学生语数英的学习成绩有多好,要考多少分,而更应该注重的是让他们学到一门技术、掌握一种技能,甚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上,我们就不应该再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背的教学方法为主导,而应该找一些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是我们传统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能够很好的完成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什么是“任务驱动”
首先什么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确定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方法、主动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掌握好相应的技能知识。“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我们以“任务”为目标,进行适当的教学情境创建,引导学生带着任务,主动探索学习。其关键点是老师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还课堂给学生,老师起引导辅助作用。
三、“任务驱动”的优点
“任务驱动”教学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一门技术,掌握一种技能,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更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时候不清楚应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任务驱动教学就以它的“任务”性,给学生一个个明确的目标,清楚自己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利用一个个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就感,不断的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如何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有一定的优越性,要想其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任务的针对性
“任务”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不能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设计一样的任务要求。比如学生的特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兴趣等等。根据这些我们应该要设计出任务的不同要求。如在word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做一份电子报刊(主题自定,内容健康)。接着我按学习情况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层次:掌握好的、一般的、相对较差的,又为他们把“任务”进行细化,提出不同的要求:(1)好的同学要求主题明确突出、美观、有创意,要用上所有的知识点,比如段落、文字排版、图像、艺术字、文本框等;(2)一般的要基本上用到段落、文字排版与文本框;(3)基础不好的要进行起码的段落、文字排版。
(二)任务的操作性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一味的“纸上谈兵”是不可行的。让学生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所以“任务”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性。应该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而且是可以完成的。千万不要设计一些不用动手操作或者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完成的任务。那样的话,不但不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例如:讲字处理软件,应当给学生布置一些排版的任务,如做电子报刊、电子海报等;讲“演示文稿”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ppt作品展示;讲photoshop时就可以布置一些广告海报制作等。如我在讲photoshop时,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任务:以自己的照片为素材,设计一个音乐海报。
(三)任务的中心性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导”。任务是给学生去完成、去实现的,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任务。教学中老师起主要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所以在“任务”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如在“任务”设计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还课堂给学生。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今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值得大家探究。但也要科学地、辨证地看待“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东西也不适合用任务驱动。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的去对待“任务驱动”,不要盲目的去跟从,盲目的应用,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考虑每一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有成就感、荣誉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