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时,就会产生饱满的学习情绪,引发顽强的学习精神,自主学习和能力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数学作为新课程体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如何点燃学生学好数学的希望之火,彻底改变平均成绩落后的局面,成了我探讨研究的重点。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各种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教学知识的内在迷离。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充分运用数学教育心理方法来开展教学,是大多数学生对学好数学产生了极大的热情,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进入乐学的状态呢?
一、运用情感方法,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数学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市场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成绩差的孩子进行惩罚。惩罚的办法并非用巴掌,而往往是讥讽、奚落或是威逼恫吓。殊不知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孩子的心灵,是孩子情绪压抑,产生自卑、悲观、自暴自弃的心态,以致使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失去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其实,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与内在需要的人。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真诚的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者,又是一个能帮助自己的大朋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与教师伦理,敢于自己动手寻求只是,敢于向一般性的解题方法提出挑战。他们的成绩岂会不进步?在教学中,重视运用成功的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给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问较易回答的问题,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即以大多数学生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握住学困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在每个目标层次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
二、运用合作方法,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学困生由于成绩差,总觉得低人一头,他们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别人袒露,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闭锁心理。用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每个班级会由与集体目标和集体领导的迎新啊个,以及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班级集体自身的气氛,这种气氛对于小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的班集体,会促使其成员奋发上进、不甘落后;而如果班上多数人都消极怠惰,那么即使少数同学想要好好学习,也会因为难以抗拒压力和诱惑而最终陷于“同流合污”境地。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教学与整体教学相比,在时空上更占优势,能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度,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的主持人可以有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让每个人尝试、体验主持的快乐和责任,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培养能力。但是,在讨论中出现了同一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并且冷落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出现了骄傲、看不起别人的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开展了“一帮一”活动,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后进生交朋友,让学生中聪明者不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努力、乐于助人;思维不够敏捷者也不自卑,而是虚心诚恳。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同学交往,多交好朋友,并且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了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使教学充满吸引力,才能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
三、运用创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就应该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创造思维,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学困生一般不愿自己动脑筋,一切知识总是老师的硬性“灌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根据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涉及巧妙的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内心愉快、行动积极,观察、思维、记忆等活动就会最主动、最有效。学习动机激发的越强烈,就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在数学教学中,我随时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学会如何观察、分析、思考和训练,尝试获得创造成功的体验。
总之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学心理方法指导数学,在课堂时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课下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困难,主动帮学生解决。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