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适应缺失分析,阐述其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顺利就业以及就业后的顺利发展把脉,并提出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能力 如何培养职业能力 就业能力
现如今,不论在高校还是在公共话语空间,“就业难”都是一句流行语。以煤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中的经管类专业的就业相对于本校主体强势专业而言居于弱势状态,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远逊于煤炭主体专业的学生。如何提升经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事关综合性院校的和谐发展,严重影响到综合性院校的科学发展。何以破解?如何才能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成为综合性院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从提高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就业水平,当是现实且不乏理性的选择。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别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认知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形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竞争,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也逐渐会成为一般职业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将来职业选择的空间和灵活性。一般职业能力是每位职场人士都需要具备和不断提高的能力,是职场成功的基础,故需要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积累提高。
专业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就工作与专业的关系而言,有专业对口型、专业相关型和专业无关型。专业对口型是从事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工作,故工作对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一般以工科居多;专业相关型从事与专业有一定关系的工作,以文、史、哲、语言类居多;专业无关型指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几乎毫无联系,以经济、管理类居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如果立志从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技术性岗位,则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培养将来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
一 、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职业能力。
要想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获得专业能力,有必要对专业知识的含义和专业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专业知识是指在特定行业、环境、工作、活动等特定条件下,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范围,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随着职业的日益分化,细化,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否则就无法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一个人的专业能力越强,在职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显著。专业知识是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能力形成的基础,那么大学生应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来获得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呢?
首先是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程。虽然目前在就业时已经淡化了专业的概念,并且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毕业生从事着与自己的专业不甚相关的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学习或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正相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就业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专业成绩的好坏仍是专业型用人单位选择的重要标准,第二,当期社会需求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毕业生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无疑会在就业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研究能力。学海无涯,专业理论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课程学习的层面上,纸上谈兵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毕业生专业理论的要求。职业能力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体现和提高,只有在校期间对于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继续学习工作中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
二 、通过通识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职业能力。
通识知识是指在普遍的条件下,工作和进行与工作相关的生活,学习等方面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一个人开展工作、活动的前提,具有普遍的适用范围。通识知识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形成的基础。随着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辅助工作顺利开展。通识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三、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南宋诗人陆游有一传世名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实践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就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基本能力。它还能够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更系统的了解领域的知识结构,巩固和拓宽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之对本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四、通过接受就业和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就业和创业教育就是要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进行全面权衡,在科学的职业理想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正确地职业态度。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明白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来体现,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只有这样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才能迈向更高的目标。
五、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围绕个人的人生目标,明确人生阶段的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高职生入学开始,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大学生既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活与挑战,又要积极为将来工作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