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教育学学科和教学实际,以及作者在教育第一线多年地体验,介绍了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误区;板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事实上,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充分将电、光、形、声结合起来,为现代数学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教学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极大的推进作用。那么,怎样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让学生获益最大化呢?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为“教”而“教”,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师生关系是简单的“授”与“受”的关系,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学习方式摧残了的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丧失,使学生成为简单的“接受器”。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其实,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观察、发现、思考、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从心理学中我们知道,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它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突出了学生主体“人”的概念,重视人的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荷兰数学家及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动口等行为,从外到内建构自己的经验,才能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恰好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超越时空的信息资源。如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多向启发,使学生思路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思维,从而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总结出规律,提高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但是,虽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数学课堂,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1、要使教育思想先进就只要教育手段先进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领导和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式教育依然我行我素。
2、华而不实,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必须用多媒体,有表演作秀之嫌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不少地区,不少学校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中不少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公式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只是为了“表演”需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一定要讲究实用,不搞形式。
3、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4、多媒体可以代替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要通过学生亲手实践来加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有些教师就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把这个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只是看见了这个过程但没有亲自体验。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地掌握。
5、用多媒体代替传统的板书
板书是我国中小学最通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系统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讲解引导下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间手段。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有的教师认为板书耽误时间而不板书,这是不对的。学生如果只看计算演示,充其量只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及时将看到的表面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其次,一个问题的推演,分析过程,应由教师亲手在黑板上完成,使学生能在教师的缓缓的推演过程中有时间学习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而不是通过多媒体的快速演示,一味地加快教学进程,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再次,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能力,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