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师的语言则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话语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情,唤起学生学习的最大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是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味、难学难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将成为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和诱发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正文: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最主要工具,能起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消除误会、拉近距离,增进了解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则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话语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情,唤起学生学习的最大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是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味、难学难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将成为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和诱发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用语言进行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研讨学习。 贴近学生实际,讲授的语言要通俗 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如果没有将自身的教学语言与小学生可接纳的水平接轨,学生将难以明白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堂上听讲效率便会有所下降,长此以往,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对数学的学习也会失去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让小学生听懂、听明白,用他们童趣的儿话与之交流,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例子,要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进行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青岛版五年级《分数比较大小》时,我与学生一起编了顺口溜:两个分数比大小,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谁大谁就大;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谁小谁就大。学生至今记忆犹新。
再如,在讲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可能性》时,我发现教材中给出的引例是学生在沙滩上是否能挖出贝壳,而我班见过大海的学生寥寥无几,更何况在沙滩上玩耍嬉戏挖贝壳,于是我联想到校园内学生正爆热的“迈步”游戏,便说:“同学们,讲新课之前我们先玩玩‘迈步’游戏,但是挑选哪些学生上台来做游戏呢?在小组内同学们先通过‘剪子包袱锤’进行淘汰,在淘汰前请小组内的观众先猜猜谁会赢,胜出的同学上台做游戏。”此话一出,学生们那个兴奋劲儿难以言表,随后课堂上的几个环节,学生都在轻松娱乐中进行的。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能不喜欢数学吗?
二、层次分明,引导的语言要条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条理,层次必须要分明,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只有这样,才会便于学生理解、巩固、记忆,当然这也是数学逻辑思维严密的体现。
例如,在讲授青岛版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在创设恰当的情境后,温和地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大胆的猜一猜。”在学生分别猜180度、170度、200度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运用我们所学过去的知识来验证一下你猜的度数是否正确。”学生开始小组合作,有的小组用量角器测量,有的小组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有的小组把三个角折到一条边上,教师则巡回指导,并不时地加入某一小组一起交流探究。小组汇报交流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老师又问:“同学们,刚才大部分小组选用的是锐角三角形,我们知道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得到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请同学们继续进行验证。”学生再次验证后,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引导语言一定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学生才会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与老师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心灵相通。
三、机智诙谐,启发的语言要幽默
幽默是一种美丽,是一种健康的品质,更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的一种魅力。它能引发欢笑,给人带来快乐愉悦的心情。幽默的语言,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劳,引发学生的再注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过程形象直观,使课堂变得风趣、诙谐、睿智,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使其在和谐、愉悦、轻松氛围中学习。
著名教师刘永宽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就如何量圆的周长展开讨论,有学生提到用量腰围的方法测量。刘老师说了一句:用软尺子拿来一围,聪明!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简简单单的一句点到了问题的关键,而且非常形象,学生能不掌握吗?
曾在网上看到邵明秋老师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鸡兔同笼有84个头,190只脚,请你算一算,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学生看完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但始终算不出结果。有的学生说,要是每只鸡和每只兔的腿数一样就好办了。于是邵老师适时的说:“请全体兔子提起前脚立正站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现在,鸡与兔的腿数一样了,上面有84个头,下面有多少条腿呢?”“84×2=168(只)”学生齐答。“和原来的条件相比,少了多少条腿呢?”“少了190-168=22(只)”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这22条腿到哪里去了呢?”“被兔子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有11只兔子。”许多学生欢叫着。
幽默的启发语言,机智诙谐,但却能使学生茅塞顿开,灵感突现。
四、富有爱心,交流的语言要亲切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对学生要心中有爱,内心深处有了对学生真正的爱,才会自然而然地表露于自己的言谈举止。老师的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次充满温情的拍肩动作,一抹嘴角的笑意,一句暖心的问候,都会转化为学生学习上的动力。尤其对待学困生,教师的语言更要亲切、真诚,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但他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话语、爱意的眼光与学生一起检查订正。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的心灵才会相通。
五、真诚赏识,评价的语言要激励
课堂激励评价是对真情的唤醒、对言行的肯定、对精神的诱导。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评价语言丰富、真实、准确、精彩。那些人云亦云的“好”,“棒,棒,棒,你真棒”的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因而听后生厌。评价语言要丰富,如“你回答得计算结果很准确,如果再加上单位名称就更完整了。”“你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请高高举起你的手。”“你也许忘记用数学符号怎么表示了,如果课后再复习复习,相信你能够回答上来。”“通过你的回答老师知道,你是一个细心观察、善于寻找规律的孩子。”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言由心生,情真意切,从内心深处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尤其对待问题学生,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维护他们的自尊,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往往更能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使他们也能“昂起头来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