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作文难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作为作文的萌芽阶段的低年级写话教学就更加难了。所谓“万事起头难”,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一段话呢?作为一名从事低年级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因从起始阶段抓起,层层深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读写结合,已读促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读中感悟
新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本内容,发展言语,陶冶情感作用。”中国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现代的教学主张“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即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学生在朗读、默读、齐读、快速读、赛读、分角色读、有选择地读等一系列的读的训练中,逐步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求解,学会了品味,学会读书方法。在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潜移默化间,书中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逐步转化为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部分,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会慢慢形成。
二、读中积累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歌“读出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先生也曾说:“读多了,读多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由此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一、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而这些仅依靠于书本还远远不够。现在的小学生,在入学前口语能力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现在的小学低年级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未能给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机会。教学中,我常常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他们阅读一些他们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适当的交给他们一些读书方法,放手让他们去阅读,并引导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交流阅读体会,讲讲自己阅读到的故事等,学生的阅读面宽了,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现在的苏教版教材文质兼美,并开辟了“读读背背”栏目,新大纲也规定了低年级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教学中,我设法引导学生多读,熟读,直至成诵,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扎扎实实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读中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里欧力。学生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语文能力逐步提高,语言不断内化,在运用就是内化的最高层次。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读书结合,让学生在增加语言积累的同时,引导他们把积累的材料内化为运用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读写结合呢?方法很多。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笔头练习,或扩写,或写感受,或……
仿写 小学生始写作文,即使心里有话也不知道如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而课文为学生写提供很好的范列,可引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模仿范文写作。如《秋游》一文要求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写一句话。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的句子,明白“有的……有的……有的……”的用法,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句话,防写多了,学生自然就回用了。
续写 有课文的结尾往往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特别是一些趣味强、哲理性强的故事,学生读得兴趣、 盎然,在兴趣正浓时,突然戛然而止,这时可让学生续写,把情节合理地延伸,进一步升华主题。
创作 有些课文的内容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这时可激发学升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 想。教学中,学身个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对美好大自然产生了向往和渴望,这时,让学生说说: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然后写下来。学生俨然成了一位小诗人,写出了一首首动人的小诗。
实践证明:多读提高了写,多写也促进了读,让读作为写的基础,使写成为读的延伸和发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只有这样,学生的写话能力才能在读中真真正正的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