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块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模块化教学法的概念,详细论述模块化教学法的优点及具体实施所遵循的原则。
关键字:教学模式改革;模块化;任务驱动
当前军队院校正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变。任职教育强调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能力迁移”;强调的不是“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专题式”的职业培训模式;注重从偏重理论向支持岗位应用能力拓展。“模块化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是一个热门和流行的教学改革话题。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常规的完整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操作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及先进性为一体的系统化教学方法,有它的优点和可取之处。 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是以学员为中心设计的,强调以学员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于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模块化教学使学员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职业实践相对应,使得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不再抽象,让学员在更多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优点 (一)教员精讲学员多练
为突出培养学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强化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的原则,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案例进行抽丝剥茧,分解成最小的知识点。伴随着演示讲解,最终让学员自己再重复一次,增强学员和教员的互动。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
所谓“任务驱动”是学员通过完成教员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其中任务蕴含了学员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员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而且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员的实践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学习和掌握,通过不断的上机来加强技能的培训。
(二)促进了教材改革
目前很多的教材都是在完整的课程观下编写的,讲究知识的完整性,不太适合模块化教学。模块教学中所涉及的教材往往在市面是难以找到,即使有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改革后的教学特点,从而促进了新教材建设,打破现有的教材体系,加强了专业性和实用性,正确的解决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
(三)促进了考试改革
对课程引入模块化教学后,不同性质的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理论性强的模块可以采用笔试,专业性强的模块可以完全采用实践考试,有些模块甚至可以采取口试、答辩等形式。学员最后成绩的判定可以是最后考试成绩累加每个模块的成绩,也可以是最后的作品成绩和答辩成绩的累加等等。强化了“过程控制”概念,弱化了考试结果。 具体实施 (一)遵循原则,合理设置模块。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选择知识点,并将专业最新成果、技术及时融入教学。在吃透培养目标前提下,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取消章节限制,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成教学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小模块组成,而每个小模块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或课题组成,从而使教学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
(二)设置模块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每个学年,都要根据教学效果、学员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知识更新。随着时代发展,要淘汰一些陈旧的知识和模块,创建新的模块。对教学内容、教案、讲义及试题库等进行更新或纠错。
(三)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要充分挖掘能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探究精神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究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员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员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和现实性,适用于模块性、操作技能较强的课程教学。随着任职教育形式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模块化教学模式将会不断地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