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学体育课要做到快乐教学,游戏教学是其中一项,游戏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发展青少年的思维和促进智力、体力的发展。本文就游戏教学的组织、教法和原则进行探讨,以期有所创新,为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学; 体育课; 游戏;教学
中学体育课的游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增强身心健康,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因此,体育课游戏教学成为开发中学生智力、体力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游戏教学的好坏,是关系到体育课的质量,这不是单纯规范化、传统化教学所能比拟的。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有的放矢地进行游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中学体育游戏教学进行简要的论述,以期有利于广大中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
1 游戏教学的组织
中学体育课不是单一的游戏课,都是利用基本教材进行穿插游戏教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教案的编写、教具准备、场地布置和助手等。因为教材中游戏数量的原因,对中学几个学年的教学是不够的。因为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形成。例如游戏“斗鸡”对初一学生来说练习时会生动活泼,而随年龄增长在初三学年就不会有同样的效果,更不用说高三年级的学生。故而在对象变化时,必须有的放矢地选择游戏,并注意游戏的时间、负荷,在组织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进行清楚明确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尽量使学生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又有规范地活动,以期取得预期活动效果。
2游戏教学的实践
爱好玩耍,爱好游戏是人固有的天性,中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走、跑、跳、跃、投、攀登、抓越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作为中学体育教师,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是以育人为目标,进行快乐教学,特别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接受学习、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游戏教学的几点实践体会:
2.1适时安排游戏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笔者在教案编写时,适当地编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教材,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会变得生动活泼。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变以往绕跑道练习,让学生在游戏“原地闭目跑、游戏连跑带跑”、游戏“综合接力比赛”、“绕几何图形追逐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等等中去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2.2教师应在游戏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除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外,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还必须注意课的密度、负荷、训练情况、学习气氛,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及变换方法、手段。如游戏“两传一抢”,教师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情况,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一些隐蔽动作,以便使传球传得准,接球接稳,抢断积极,位置合理。还有教师应面带笑容上课,一方面能体现对学生的情和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和生理负荷,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掌握技术,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更能给课堂注入催化剂,既给学生勇气、自信和力量,又能消除学生上游戏教学的心理紧张和胆怯现象。
2.3游戏教学后要及时给予小结评议
除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练习,掌握适宜的运动量,游戏结束时,还应给予准确的评议:评出胜负,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及改正意见措施,这些工作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但不管如何,应做到准确,公正、客观、全面,这些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活动情绪和游戏教学的效果。
3 游戏教学原则
3.1准备性原则
体育游戏教学活动效果好坏与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准备状态及客观提供的条件直接关联。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一般在体育馆或室外场地上进行,比其他教学的准备要求更高、更严密。体育游戏教学的准备性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游戏的教材、教法、教具做好准备,而且由于体育游戏活动的综合性、多样性和易变性,教师还要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活动的安全和环境的卫生。此外,学生也要从心理上、物质上做好准备。
3.2循序渐进、科学与和谐性原则
在选编教材和教学方案的准备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年级、性别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游戏的难易程度应循序渐进。在具体游戏的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上要遵循科学与和谐性原则。因为游戏的趣味性除了来自游戏本身的身体活动、动作技能直接价值的实现外,更多是来自于游戏自身内部要素之间的科学与和谐,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困难的克服、对手的击败而体验到的快乐。而这些问题、困难、对手不是随意设置的,在难易程度方面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表现在,程度对游戏者来说是适宜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成败的概率与能力、运气之间构成了和谐的关系。此外,科学性还体现在对游戏运动负荷的控制。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因游戏的趣味性而乐此不疲,忘了疲劳,教师要控制好运动负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3娱乐性与教育、教养相结合原则
体育游戏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娱乐性。体育游戏教学正是借助游戏的娱乐性以改变学生对某些单调、枯燥、艰苦的运动项目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畏难心理,消除学生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疲劳,使他们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但是,游戏教学的娱乐性并不是目的本身,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娱乐性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教学活动时,既要使游戏教学充满趣味,让学生有快乐的情绪体验,又要通过游戏教学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在生理、心理和智能上得到发展。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教学活动时,能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转化为游戏内容,使学生的游戏体验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巧妙有机地统一。
3.4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自由参与相结合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教师)与学(学生)永远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体育游戏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应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自由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在体育游戏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自由选择参与活动的情感体验,只有强迫和压抑,学生就会对游戏活动失去兴趣和主动。但并不是说体育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或为了迁就某些学生,就在游戏活动中不设置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或障碍。如何保持一个度,这就需要教师对游戏要精心选择、设计与科学安排,通过游戏本身的新颖性和适宜难度,适当的规则和要求吸引学生。此外,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引导、调控教学进程,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创造条件,把指定学生必须做的教学游戏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活动,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