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关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科学的教育方法,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感受到成材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个人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与结果。
在这一点上,根据教育学的原理加上我个人的实践,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主要做了坚持科学分析为主,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坚持提升学生素质能力为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坚持科学分析为主,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工作。
在对待学习上,这些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大脑皮层的抑制能力较弱,自制力、自我约束能力偏差,对所学知识,往往会因为好奇而产生求知的欲望,但一遇到实际困难和挫折,便很快打起了退堂鼓,放弃了刚刚燃起的一点求知欲。
因此,我们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动态,科学分析把握,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现以一例说明之:
2009年某班学生的入学前的情况如下:
有50%左右的学生上过高中。成绩好的学生高考考了460多分,成绩差的只有100多分,有的没有参加过高考。
20%左右的上过中专、技校,还有的出外打过工。
剩下的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基本上初中毕业六门课的总分在300分左右。准确地说,他们是各门功课平均都不及格,也进入成教大专班。
可以说,学生的品德、成绩、修养都参差不齐。
怎么办?我的做法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引导他们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二、坚持正面引导为主,鼓励学生成才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能最大的激发人的潜能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无非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促使大家掌握这种方法。”
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举办了“我成长,我快乐”园地,只要是为集体争得荣誉的的学生,都将他的照片放大贴上,这里有:排球比赛获奖队员,有拾金不昧的好榜样,有书法大王,有演讲比赛获奖者,有三好学生,有文艺活动积极分子,有本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有敢于大胆管理的干部,有校刊编辑等。
总之,只要同学有进步,在这里都能看到,正确使用了表扬这种武器,在表扬时又做到表扬和鼓励及时;表扬和鼓励公正,得到集体舆论的支持,得到多数学生的公认;表扬和鼓励适当,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兼顾优秀生与后进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微小进步,更应及时给予适当肯定;表扬和鼓励在全班中经常进行,谁有进步,谁有成绩,当即表扬鼓励,既教育个人,又教育集体。
三、坚持提升学生素质能力为主,让他们快乐成长
《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
学生来到这里,有的人虽然成绩稍差,但不能说她将来就没有用武之地。为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性,我在学生中开展了“一二三五六”活动。即:练一手好字,准确使用二国语言,在校三年买三十本书教材外的书,五音俱全,读六十本书。
为了使学生能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优秀者,我们规定每星期一下午16—18时为体育爱好者活动时间;星期二下午16—18时为课外读书时间;星期三的下午为舞蹈训练时间,星期四的下午为歌曲才艺学习或者英语学习小组活动时间。让学生感到自己也很行,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很快乐。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学知识,学技能,有品味,争成材的学风正在形成,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打开学生接受信息的通道,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眼,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诸多的实践证明,尊重科学规律,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是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能够较快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