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性
课堂是老师“导”、“激”、“点”、“拨”、“讲”、体现魅力,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是学生“奇”、“求”、“学”、“探”、“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不仅是教师职能素质的集中体现,更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
当今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居多,缺少的是传统的家教基础,增多的却是远隔千山万水的金钱关怀;缺少的是传统的文明礼貌、勤学好问、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增多的却是侠义情爱、放荡不羁、网视沉迷的浪漫时尚。这无疑给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困难,给我们课堂教学技巧的实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成功的人民教师,只有重视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才能与时俱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技巧的运用
1、上好起始课、留个好印象
万事开头难,开了好头万事不为难。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只要开好了头,你就站稳了阵脚,赢得了主动,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推进。那么如何上好起始课,给学生留下好印象,给自己开个好兆头呢?
(1)树个好形象:面对新的班级,新的课堂,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通过形象感染学生,为学生示范榜样。为此应尽量做到,服装整整洁洁,发型大大方方,步履稳健别致,语言清晰洪亮,神采奕奕,激情四射,活跃课堂。
(2)做个“活广告”。面对陌生的学生,起始课应抓住学生对自己一无所知的前提,把自己向学生隆重地推销出去。谈性格、谈特点,谈性趣、谈爱好,新教师吹学识、谈世界,老教师摆功劳、谈经验。有什么长处就吹什么,总之要把自己包装起来,让学生觉得自己很神奇,从而占有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对自己的敬佩之心由然而生,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作个好铺垫。不管教什么科目,起始课先应不急于教学新课,而应把该门课程的科目特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一个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介绍。通过介绍,擦亮学生的眼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绪、端正学生的认识,树立学好该科目的信心,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比如:上语文新课之前,就得介绍语文学科的“母科”特点,工具性质,实用价值。可以用节目主持人激情扬昂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答;新闻观察员独到深邃的观察、准确深刻的分析等为例子,说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以激励学生立下学好语文的决心。
(4)立个好章法:有了前面的基础、铺垫,学生生了情、明了理,应该就课堂纪律、学习要求等立个规矩、定个章法。比如:课前的准备要求,听课的纪律要求,课后的复习要求,知错改错要求等。这样可以纯洁课风、强化学风。
2、上好常规课,求得好效果
(1)师生状态都要好,课堂和谐最重要。作为老师,课前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上好课、教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上课时,首先是自己要有强烈的上课欲望、良好的精神面貌、充分的课时准备, 若不具备这些,宁可不上新课。对于学生,如果课堂纪律不佳,或闹闹嚷嚷,秩序混乱;或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无求知欲望;这时最好也不上,因为你上了将会徒劳无益。这时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调整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教学回归到一个有利的、和谐的氛围中。比如通过笑话、歌声、故事、闭目深呼吸、正面言词说教、侧面事例启发等手段来调整课堂气氛,以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精神状貌,和谐的课堂氛围。
(2)导入新课贵巧妙,水到渠成是法宝。一堂新课,一定要有导入过程,要重视导入环节 。有了巧妙的导入,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吊起学生的胃口,激起学生的欲望。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如故事寓言导入,音乐娱乐导入,问题探究导入……导入原则要自然巧妙、水到渠成。通过导的功能,教给学生一个“愿学、乐学、会学”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创新的主人。
(3)新课环节最重要,释疑解难见真招。这一环节是课堂45分钟的重头戏,师生的活动时间,经历耗费都在于此,于师于生来说,可以说是成败在此一举。我想从以下几个环节加以说明①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目标、任务。②让学生在明确目标范围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他们乐于设问,善于设问。要支持学生大胆异想,哪怕是一点点,只要有创新意义,就要给予肯定。③交流自学后的收获体会。通过这一环节,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底子,学习效果,存在的问题,与目标要求的差距。④梳理学生交流的问题。这一环节是要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谈到的收获体会有共性的、有特点的逐一侧重的进行归类整理、分析讲解,为学生质疑解难,达成课时目标。这一环节是对教师教学功底高低的一个直接检验。因为对问题的价值取舍涉及到对学生的褒贬评价;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涉及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走向;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涉及到有限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涉及到接收对象的年龄特征、知识、思维特点。讲深了不行,讲浅了也不行。重点如何强调,难点如何突破,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可以说是一种课堂艺术的展现。我想就这一环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问题的提出要准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适度,指向明白,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第二,对学生的答问,一定要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予恰当的评价,答得好的一定要表扬,答得差的,委婉否定,但千万不能用生气表情,过激语言等方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一定要尽量给予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第三,对问题的分析讲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切忌生硬枯燥,术语连篇。⑤再看课文。通过对重点问题、关键问题的分析讲解,学生接受、领会后,再回到教材体系内,进一步消化、吸收,以内化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⑥练习反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新课上完后,给予适当的必要的作业练习,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4)偶发事件巧处理,切忌升温冒火气。课堂教学过程,偶发事件不可避免。发生后,老师要灵活机智、沉着应对,切忌简单粗暴感情用事。凭我多年的经验,课堂上偶发的天大的“热”事,一定要“冷”处理。“热”事“热”处理,不但没有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带来不少的后续麻烦,轻者学生逆反,矛盾对立,重者会导致恶性事故,经济上赔偿并道歉等。
三、结束语
上好课,取得好效果,可说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毕生追求,并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其方式手段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就不失为科学的、可行的课堂教学技巧,就值得总结并推行。以上仅是个人的体会,写于此与同行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