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为打造和谐师生关系,我努力争做师生和谐的“大使”。
一、让孩子们因老师爱的回应而满足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是呀,爱是教育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满腔热忱,真诚热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反思自己,让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
就拿师生打招呼这一细节来说,反思以前,当学生真诚地向我道一声“老师好”时,我是如何回应的?心情好时,笑一笑,心情不好时,就不予回应,此时的孩子们心中是何种感受?这是为人师表,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吗?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微笑着问同学们,“你们跟老师打招呼后,希望老师怎样做呢?”起初孩子被我突如其来的问话蒙住了,后来有几个胆子大的男孩子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我希望你能朝我们笑一笑。”“老师,我希望你能摸摸我的头,或拍拍我的肩膀。”“老师,我希望你也能说声:同学好。”……孩子们一声声地回答让我感到很惭愧,作为老师的我还不如一个孩子,自己都没有做好,又怎能对学生提出要求呢?于是,我赶紧向孩子们保证,“谢谢大家的提醒,老师深知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请你们相信我,今后,老师一定会从自身做起,微笑着迎接你们,让我们大家一起从打招呼做起,相互尊重吧!”从这以后,主动向我打招呼的待进生们,我微笑地回应他们“孩子,你好!”,低头与我擦肩而过的优等生,我则主动向前问好,他们会很不好意思地向我问好,后来,竟然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说,“老师,我不是不想和你打招呼,有时是不好意思,也请你相信我,今后我也一定会和你一样,微笑着面对周围的第一个人。”
现在校园里有孩子们微笑地问好,也有我微笑地回应“同学,你早!”看着同学们那一张张满足的笑脸,我坚信,多一份爱的回应,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喜爱你,爱跟你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的道理,教师的言行风范便成了学生的无声楷模。
二、让孩子们因老师的宽容而奋进
宽容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粘合剂,它可以相互包容对方的不足与缺点,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和谐。还记得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我照例让想要展示自己习作的同学上台读自己的文章。这时,我发现王岩拽着自己的作文本,充满期待地看着我,可当我看见她时,她的眼光却又迅速地避开了。这孩子,平时就胆小,我决定给她一次机会。于是我点了她的名字,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也随着响起。于是,王岩红着脸读起了自己的日记。可听着听着,我觉得不对劲了,我肯定这篇文章我在哪里看过。怎么办?如果揭穿她,小女孩以后会更加胆小,不说吧,我却变成了纵恿孩子投机取巧的罪魁祸首。权衡再三,我决定还是糊涂一次。当热烈的掌声再次在教室里响起时,我也加入了鼓掌的行列。但王岩却如受惊的小鹿般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上。
第二天,王岩在日记中写道:“张老师,谢谢你的掌声,她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愚蠢,也让我无地自容……不过老师请你相信我,我以后一定会写出自己的日记让您欣赏的。
我庆幸自己糊涂得对。于是提笔写上评语:“孩子,其实今天你已经写出了属于你自己的好日记。而且在老师看来,比昨天的那篇好多了,因为她充满了真情实感。让我们共同期待——真诚永远。”
三、让孩子们因带给别人快乐而快乐
有一天,我看到这样的话:“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看完我很感动,于是,在一天的晨会上,我把这份感动送给了全班孩子们。因为担心孩子们读不懂意思,就将话改成了“让所有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快乐”。并举例给孩子们听,讲了这句话的深刻涵义:比如,你们的每一次精彩的答问,你们的存在让老师感到快乐了;你们把优秀的成绩、出色的表现带回家,你们的存在让父母感到了快乐;你们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给老爷爷、老奶奶时,你们的存在让老人们感到快乐了。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相反,两个同学打架,他们彼此都不会感到幸福、快乐;你破坏了学校的花草树木,让每个小朋友欣赏不了美丽的鲜花,你一定会不快乐的,这样的事情没有意义。于是,我呼吁全班小朋友,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要为了让别人快乐而生活着,做每一件事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试着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体验这句话。孩子答出了问题,我说:“你的回答,让我感到很快乐,你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孩子把黑板檫了,我说:“你的劳动,让我感到很快乐,谢谢!”等等。学生们认为,他们都是老师关注的对象,他们很有作用,给老师带来了许多快乐,给其他小朋友也带来了快乐,别提有多高兴了。一段时间内,我们班无论是出操、路队、上课、课间等所有时间,孩子们都表现很好,争着做有意义的事。“让所有人因我的存在而快乐”,一句普通的话,却让孩子们找到了自我价值,他们乐于做一些让父母、老师、同学高兴的事,所以他们都变的爱学习、乐于助人。快乐的最高境界是让别人快乐,你才会快乐。
总之,只要我们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就会形成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就能达成师生间的心灵桥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