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当今是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人需要具备信息素养,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信息技术的教育,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正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渴望期待信息技术课的到来,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有效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一节课的导入环节是很关键的。
学生对玩游戏都是很感兴趣的,如果教师对待游戏这一问题不能够张弛有度的话,很容易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课等同于游戏课,就冲着游戏这一唯一目的而来。那信息技术课就会失去它原有的目的了。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为何我不把它拿来所用呢?于是在学习指法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导入环节,一上课,我就找了平时班里同学们认为是电脑小专家的同学到教师机前来,说“今天我要跟你们的小专家来进行个拯救苹果的比赛。”之前同学们已经熟悉过这个游戏了。“不公平”“就是,老师肯定比我们快啦”,孩子们兴致很高,接着我说:“为了体现公平,我把游戏设置到最高级别,给你们的小专家设置为最低级别,你们觉得还公平吧?”“这样还差不多”。接下来,游戏开始,全班同学开始为他们的小专家加油助威,可是看着投影机前的我连键盘都不看,直接扒扒扒的拯救苹果,个个都傻眼了,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对我充满崇拜的目光“不愧是高手啊”“老师真是高人啊”,我一看时机到了,来了句 “拳不离口,曲不离手,如果你努力,也能将传说变为现实”就这样,把指法介绍给了大家,我想如果我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
二、直观教学,将抽象转化为具体。
信息技术课,有些内容其实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例如讲认识计算机硬件这一课,我事先做好了课件,图声并茂,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物件有所印象,可是效果相差甚远。这节课还有一大半时间,我该怎样安排,才能完成预设目标又不能让学生感觉这期待已久的一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呢?情急时刻,我想起了隔壁有间大教室,里面都是淘汰了的旧机器,我想该改一改这传统的机房上课的方式了,给他们来点新鲜的,也让这些旧机器发挥一下它们的作用。我说:“平时我们只是用电脑,也不知道电脑的主机箱里有些什么,即使有些同学能够认识这些零件,也不知道这些零件在机箱里什么位置,我们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揭开机箱里的秘密吧!”于是我打开一个机箱,让学生了解了机箱内部的结构,帮助他们认识主板,CPU,硬盘、显卡,内存条、网卡电源等零件以及这些零件的作用和安装方法,我边讲解边演示,孩子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看着,兴致勃勃。光看不练,效果不佳,接下来,我拆开一些主要的零件,把学生分组让小组合作,进行组装电脑比赛,孩子们个个开心而且主动积极参与体会,这样的课堂孩子们高兴,我更开心。
三、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这也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认识键盘”这课时,在一个班上我用事先做好的课件来教学,每教一个键,就让学生跟着练习,虽然学生也有练习,但是过程确实枯燥无味,学生学得也很累,效果也很不理想。于是我就想该怎么样让学生熟悉键盘呢,键盘鼠标使用熟练才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一定要把键盘熟悉了,以后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我想孩子们对键盘不够熟悉是因为他们跟键盘不经常接触,如果让他们把键盘时时刻刻带在身边不就行了吗?我找了一张很清晰的键盘图,并且对它进行了编辑,把一些重要的常用的键位作了标注和说明,在课前就发给了学生,接下来其他班在上本课时,我不再采用示范教学,学生练习的方式了,而是采用层层深入的任务驱动方式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键盘图自己去探索、发现、练习、体会;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大大提升。不过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要灵活使用这一教学法。要注意任务的提出、任务确定、任务实现和任务的评价方法。
四、与其他学科整合,促进学习,巩固学习成果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播放视频文件》一课之前,我就去找语文老师了,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课文需要用信息技术辅助,效果会更佳。于是在信息技术课上,我给学生上了节《安塞腰鼓》的语文课,这样的课对师生来说都很新鲜,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