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知识、情感、技巧与思维的过程。而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素质,而且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和谐程度,即学生是否乐学,善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这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追求。下面我谈几种能适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快乐教学法:
一、 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 1,5比4多 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 (如:2 和 7 组成 9;3 和 6 组成 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 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 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 6 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1道算式,算出了结果:5+4=9 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另外教师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在小组合作中快乐积极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的参与度,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了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例如,在《有趣的拼搭》中,我让学生回忆自己搭积木的游戏,通过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活动采取4人小组形式,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能不能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然后让学生分组拼,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拼完后,交流各组拼的情况,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在表扬鼓励中信心十足的学习
“好表扬”是低年级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对学生多以鼓励、表扬形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创造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思考,答错了绝不责难,而是亲切的鼓励,有适当时机再给机会。对表现好、别出心裁,有创见的学生,给予当众赞扬、鼓掌、挂红花、插小红旗等,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总之,要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就一定要以新课程的新理念为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学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