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阵地,如何让课堂“热闹”少些,如何让 “热闹”课堂变真和谐些?一直在思考:真和谐的课堂才是学生生成的场所,真和谐的课堂才是提高教学质量主旋律。]
[关键词:真实课堂 生长 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我们面对这样的“热闹”应该清醒的“冷静”思考一下:在这“热闹”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和谐的课堂才是提高教学质量主旋律。
一.营造真实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是实践的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阵地。课堂教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渠道,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教师合作,与同学配合,使数学课堂成为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课堂。然而,细心考察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师生交流不畅通,学生发言不积极,语言的操练不足量,课堂的气氛不活跃。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不敢活动,生怕出错,遭同学耻笑,受老师责骂,被搭档责怪。所以,大多数同学采取默不作声,不动神色,缄默不言的态度。并且有不少同学在老师提问的刹那间,焦虑不安,神色慌张,低头回避,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安全感,更无民主.平等.愉悦的感觉而言。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收效会大打折扣,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受到严重压抑。
这种沉闷、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已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的教授方式,他们认为,课堂就应该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二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有过很深刻的失败经历,这使得他们犹如惊弓之鸟,不敢动弹,影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三是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求过高,提出的问题已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当然就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应给学生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使学生有勇气迎对学习的挑战。
二.营造真实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结构诸要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灵动.最富魅力的一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要求师生要心理相容.情感交融,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气氛活跃而适当紧张,不同水准.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主动起来,首先要融化学生心理的坚冰,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积极学习的心理情绪。胆子放开了才能迈出第一步。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教师造成的还是要有教师来消除。我们自己必须放下架子采取相应的对策。
1.真爱送给学生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有主动性。我班有个胆子十分小的女孩,从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一问话,她就发抖。怎么消除她心理上的恐惧感,和她成为朋友呢?我尝试着一点点接近她。课下,我常坐到她旁边试图和她聊天。可是,你越想听她说句话,她就越紧张。这样试了几次都不见效。我想出了新办法,找了两位女同学在学习上多帮助她。我留心她取得的一切进步,抓住时机在班里及时表扬她,并发给她我亲手绘制的小奖状。让她有成功的体验,帮她树立自信心和勇气。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和她在课间能愉快地说笑了。
2.微笑面对学生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使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由于我的改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打消了顾虑,纷纷主动举手发言。
3.宽容感染学生
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教师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我班有一个学生,是个脾气大.很不服管的孩子。在几次教育失败的教训中我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根据他的特点,拿出比对别人更多的耐心与宽容。只有让孩子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过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孩子们总是凭着形状.颜色.声音和一般感觉来思考事物。” 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去感受事物,他们就觉得无比兴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姿.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学习过程中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捕捉信息,萌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如教学一年级《统计》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了一段运动会上运动员入场的进行曲,放给学生听。学生马上来了兴致,都抢着说是开运动会时放的音乐。教师趁势说:“原来今天‘森林运动会’开幕了(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都争着说。教师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哪个代表队参加比赛的项目多?”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每个代表队分别来了多少小动物?”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最后哪个队得了冠军?”……教师由此提出一些统计的要求和做法。显然,教师创设了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致盎然。
学习主要是学生个体的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合作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要在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这是因为生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此时交往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学习能力得到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