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现就目前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薄弱这一问题,谈谈在阅读教学中、作文教学中、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认识 消除障碍 创设情境 设置项目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能力。人必须与他人交往,尤其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之间要谈心、打电话、开会、做报告、找工作、交朋友等,都需要具备口语交际的能力。初中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如下要求: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耐心专注的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归纳起来,口语交际能力一般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而得体。但目前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大都是“重文轻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尽人意,如果要他们写文章或作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总结,还差强人意,倘若上台来一段即兴演讲、谈学习某篇课文的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就勉为其难了。不少学生只要一站起来,就扭扭捏捏,词汇贫乏,语无伦次,条理不清。可见,目前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薄弱。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办法。
一、切实提高认识,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前提
目前在农村课堂教学不少还是以老师讲述为主,考试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平时与同学、家长的之间的交流,也不需要过多条理性思考。另外,由于学业负担较重,生活环境单纯,学生总是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中活动,很少与社会交往。因此,他们并未感受到口头表达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说话有两种思想障碍:(1)不重视,认为“说话不用练,无师自通”,“考学只考读写,不考听说,没必要练”。
(2)怕说错,认为“不说为妙,少说为佳”这些态度和思想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训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针对这种现象,可尝试以下引导法:
(一)引名人实例,树立典范。
大凡有作为的人,都较重视说话的技巧,古代有蔺相如智退秦王,晏子使楚,诸葛亮舌战群儒,捍卫国家尊严;当今有毛泽东重庆谈判,实现国共合作,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外交风采,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和平和合作;邓小平与铁娘子的几次谈判,完成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习近平对麦凯恩别有用心的唠叨,用了一句“麦凯恩参议员,你的直率在中国可是家喻户晓”回应,巧妙转化了被动局面,了体现了领导人的大睿智。通过列举这些名人的实例,学生有了鲜活的榜样。
(二)引生活故事,激起共鸣。
爱因斯坦生活朴素,有一天,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出门,遇见一位富翁,富翁傲慢地说:“你脑袋上的东西是什么,是帽子吗?”爱因斯坦平静地回答:“你帽子的下的东西是什么,是脑袋吗?”把富翁窘红了脸。还有一个古代民间笑话; 一家人生了个男孩,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于是他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做官的,”于是他收回几句恭维;还有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于是他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这说明,即使是一般的说话也不是随便乱说就可以的。口语交际不仅重要,而且也是具有艺术性的。
二、巧妙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突出直观演示
在艺术的百花园中,采集对教学有用的花粉,来酿造课堂教学的蜜。从剪辑、播放一些名家的表演片断、演讲作品入手,如世界级演说家的精彩演讲,李默然《甲午风云》中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说,乔榛、丁建华声情并茂的朗诵,大学生口若悬河的辩论赛,经久难忘的经典电影对白,妙语如珠的幽默小品等并组织讨论,启发学生指出他们的精彩之处,技巧所在。通过这些形象,带领学生进入优美的语言殿堂,激起学生的审美愉悦感,从而引起共鸣。
(二)重视教师示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重要语言形式就是朗读,教师朗读与学生朗读不同的特点是其具有规范性、示范性和情感性。教师如能经常为学生做出一个好的示范,会给学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注重给学生做一些示范性的朗诵、讲演,实现情感同化,产生出跃跃欲试、气氛活跃的效果。
(三)建立竞争机制
魏书生说:“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教师在教学中,可抓住学生好胜、渴望成功,热望受到奖励的心理特征,注重创设一种竞赛情境,给他们设置好拼比的舞台。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朗诵、演讲、辩论、智力抢答、词语接龙等。
三、合理设置项目,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是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主阵地,课后练习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家庭、社会时时处处都有练习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穿插口语训练
根据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课文阅读和名著导读,相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利用“梳理探究”综合性、探究性的特点,加强口语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设置口语交际专题活动,使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系统、有序;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教材的价值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学了毛泽东的名篇《沁园春.长沙》后,为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价值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毛泽东诗词豪放婉约,阴柔阳刚相生,其诗词对象世界博大而渊深。通过开展这一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胸怀;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
课本剧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编排一些课本剧,从确定剧目到选定角色、服装设计、舞台编排、台词训练全都由学生自己操作,这本身也就是一个口语交际的实践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观察想象能力。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首先是口头作文。利用课前三分钟,要求他们就前一天发生的任何事情,随意讲几句;然后逐渐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叙事、抒情、议论;再就是准备一些话题,让他们抽签后准备三分钟,再围绕这个话题,即兴演讲。还可以让学生自拟话题,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演讲、辩论。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创造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