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经常写读书笔记,可以增强记忆,积累知识,更好地理解、领会书中的基本观点,提高分析和总结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摘录笔记是写读书笔记最初的方法,读书时随手摘录文章的优美词语、名人名言或警句、精彩生动的片断等,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我平时在检查学生的课外摘录笔记时,发现不少学生摘录的内容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只简单罗列一些文章的题目、人物的名称;有的不加选择地把看到的内容全部摘录下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认为摘录是应付老师的检查;另一方面是不知道该怎样摘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外摘录笔记呢?我的做法是: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断增加,但他们看书往往是走马观花,没有加以消化,随看随丢,看完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时,引导他们做好摘录笔记是很重要的。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这些句子说明读书做笔记的重要,实践也表明,以抄代背能极大提高记忆效率,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2、做摘录笔记可使知识准确。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做好摘录笔记,可避免时间一长知识被遗忘或曲解。
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名家读书的经验之谈。读书时适当地动动笔,边读边记,边读边写,可以养成专心阅读、手脑并用的好习惯,也利于日后查阅和系统复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分步骤做好课外摘录笔记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做课外摘录笔记,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步骤地进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完善。
(一)做“课外摘录笔记”
1、处理好“阅读”与“摘录”的关系
“阅读”是吸收,必须如蜜蜂采花一样,博览群书,“摘录”是积累巩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只阅读不摘录,也不能只摘录少阅读。应养成读了记,记了读的良好习惯。 处理“记”与“不记” “记”与“不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而定。一般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对写作有帮助的可以记,如文中的好词佳句、名人警言,新颖的观点、精彩的片断,迷人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等都是摘录的重点。其余的可少记或不记。
(二)整理“课外摘录笔记”
整理笔记属于学习中的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这对巩固知识大有益处。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平时摘录的那些零碎、无序、孤立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使它转化为简明、有序,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如可把平时摘录的内容按写人、写景、写物、写学习与活动等顺序进行重新整理合并,使“课外摘录本”成为内容丰富、有实用价值的“聚宝本”。 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 1、检查督促。每星期一检查一次,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指出个别存在的问题。保证人人有阅读有摘录。
2、评比展览。每个月开展一次“课外摘录”评比展览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与综合测评挂钩。“课外摘录笔记”可作为一次平时成绩,也可列为“优秀学生”或“操行等级”的考核内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